×
三千年文祸-(第三版)
读者评分
4.9分

三千年文祸-(第三版)

1星价 ¥29.6 (6.0折)
2星价¥29.6 定价¥49.0
商品评论(9条)
伢伢雪***(三星用户)

偶然在图书馆借阅此书,翻了几页,大为惊叹!作者好功力!用词准确,简洁精炼,有序递进,比起当下很多废话连篇的“水”书,实在难得!看得很舒畅!特意找来,这种好书,自当拥有,而非借阅。非常推荐!

2022-08-24 19:18:21
0 0
262***(三星用户)

品相极好,物美价廉。

2021-03-14 09:12:1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3357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49335725 ; 978-7-5493-3572-5

本书特色

一部文祸史,几多辛酸泪。 一部从先秦到晚清3000余年的文祸通史 800多中国历代文人因言获罪警世录:话不要乱说,字不能乱写。 ·刀能杀人,人尽皆知;笔能杀人,人未尽知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91年第1版面世后,曾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学术著作奖”,被读者誉为“文字工作者**选之书”。2002年本书第二版出版后,市场反响强烈,加印不断。《读书》《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先后载文评介,称其“考论详赡,极具学术价值”,是“语言文字之祸*有影响之专著”。此次推出第三版,除对原书中的少量差错进行了修订外,作者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部分反面和边缘内容的史料,以帮助读者扩大了视野,加深对文祸事件的认识。

目录

一先秦谏谤祸与“邪说”案/1 (一)圣贤求谏纳谤佳话/1 1.谏鼓、谤木及其他 2.子产不毁乡校 (二)暴君拒谏弭谤罪迹/4 1.桀纣拒谏诛忠 2.周厉王弭谤 3.陈灵公诛泄冶 4.夫差杀伍子胥 附录:诸家论谏诤 (三)春秋两大疑案/13 1.孔子诛少正卯 2.邓析之诛 附述:太公诛华士的传说 (四)周朝制裁“异端邪说”的法规/19 二秦始皇焚书坑儒考述/22 (一)焚书考述/22 1.焚书令的由来 2.焚书的范围与效力 (二)坑儒考述/27 1.事件的经过 2.关于被坑对象 3.坑儒的地点和细节 附述:诽谤律名实演变小考/34 三两汉君主“逆鳞”之毒/38 (一)汉武帝刑杀无辜/38 1.狄山死于和议 2.颜异死于“腹诽” 3.司马迁遭李陵之祸 (二)汉宣帝诛戮直臣/43 1.盖宽饶自刭 2.杨恽腰斩 3.几件小型祸案 (三)其余诸帝造恶事录/48 1.西汉末年事件 2.东汉事件 四两汉外戚宦官专权与谏谤之祸/53 五两汉学术风波及相关殃咎/65 六魏晋南北朝文士言谈轻肆之祸/82 七魏晋南北朝昏君愎谏暴行/102 八魏晋南北朝史祸及其他文祸/119 九隋唐五代谏祸/138 十隋唐五代诗文祸/163 十一北宋党争与文字狱/187 十二南宋权奸与文字狱/210 十三宋元文祸类述/230 十四明初文祸/280 十五中晚明疏谏祸/297 十六明代文祸杂存/325 十七清初文祸/361 十八雍正文字狱/394 十九乾隆文字狱(上)/415 二十乾隆文字狱(下)/460 二十一嘉庆以下文祸/488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序   翻开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史,不难发现大部分帝王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制造过文字狱案,或曰文祸。谢苍霖、万芳珍教授伉俪合著的《三千年文祸》,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桩桩文祸,介绍了这些文祸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揭示了历史悲惨的一面。这些文祸,残害了多少有远见、有思想、有学识、有才华的志士仁人,既压抑了文人的创造力,又摧残了民族的生机,从而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文祸呢?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专制统治。   在封建帝王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都要臣服于专制王权的统治,否则就要受到惩处。该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部分文人的悲惨命运、历史前进的艰难旅程及专制社会的体制弊端。   从触犯文祸的类型来看,一部分是官场文人。这类人饱读诗书,身居一官半职,为了功名利禄,或因言语得祸,或因作品得祸,或因政见不同得祸,有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写却以“腹诽”罪得祸。汉代的马融、颜异及宋代的苏轼等人便是这类学者的代表。   第二部分是民间文人。他们读了书,但未入仕,没有参政,寄居乡间,或以祖业为生,或以教书糊口。虽无官禄,但属于社会贤达,享誉一方。他们之中不乏学识渊博、有真知灼见的大学问家。按照常理,这些文人远离“庙堂”,应该没有“文祸”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历代均有荼毒布衣文人的案例。原因也不复杂,他们虽为布衣,却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关心天下、批判现实统治、批评王朝政治的行列,这就免不了犯忌。只要违背了帝王的意志,加上小人的挑拨离间,照样杀无赦,如北宋的欧阳澈等。   第三部分是隐士文人。他们博览群书,看破红尘,不求闻达,远离尘世,躲进深山,企图以避世的方式研究学问、写诗作画,保全自己的独立人格。但事实上也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统治的罗网。统治者总是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把他们卷进官场,使其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行动的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特例。那时社会处于转型之际,中央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较弱,文人言论的空间较为宽松,故几乎没有什么文祸。尔后,秦始皇当政,情况发生了变化。一直到清末,近三千年,文祸不断,其轨迹可以说是“两头重中间轻”。唐宋是中国文化发展*光辉灿烂的时期,文祸的案子相对少些,处理也轻些,杀人较少。这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相关。唐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高峰,这也就造成了唐宋帝王的德政,仁厚、宽容,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尽管文人不大听话,时不时地冒犯君威,但杀头的不多,大多数也就贬谪放逐罢了。武则天看了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虽被骂得体无完肤,也只付之一笑,还夸其有宰相之才。宋朝文祸较唐朝多一些,但还比较尊重文人,宋朝初期太祖就亲口说过:宰相,必须是读书人。尚文重士形成风气,不轻易杀文人,“百年未尝诛杀大臣”。唐以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战乱时间居多,王权不稳,特别是东汉以后,国家分裂,独夫民贼众多,动辄对文人挥舞屠刀,钳制舆论,戮杀谏官。宋以后,明清两朝,中央集权恶性发展,对文人控制严密,稍有冒犯,就构成大案,成群杀戮。文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的手中,完全受帝王的素质、性格、心情等因素的影响。   有明一朝,特务横行,惨案迭兴,士大夫人人自危。百官上朝如赴刑场,往往与家人诀别而行,如能平安回家,则有再生之感。普通士人更是被文字狱吓破了胆。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新淦(今江西新干县)诗人邓伯言经宋濂推荐入京应试,廷试《钟山晓寒》诗内有“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之联,朱元璋特别欣赏,他取过诗稿当廷吟诵,不自觉地手拍御案砰砰作响。跪在阶下候旨的邓伯言误以为皇上被这两句诗所激怒,吓得晕死过去,被人扶出东华门外才苏醒过来。虽有旨授翰林官,但他已成惊弓之鸟,无心食禄,以老病辞官还山。   清代文祸则裹挟着满、汉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仅乾隆一朝文字狱总数就在130起以上。文字狱的管控连疯子也不放过,乾隆亲手经办的疯话案就有20多起。之后的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曾静投书案、吕留良文选案、王锡侯《字贯》案、《苏报》案等大小文祸前后相随,不绝于清史,以致文人们“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   检讨中国历史上的文祸,重要的是总结教训,用世界的眼光和比较的方法看出差距。14世纪,意大利人带头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成为潮流,走向近代化,而我们的明太祖却仍然一门心思强化君权,不惜制造种种文字狱,滥杀无辜的有识之士,向着中世纪落后的道路上走。清代雍乾时期,当帝王们还在以文字狱来奴化汉人的思想,整得整个民族“万马齐喑”、人才凋零的同时,法国大革命正唱着凯歌前进,英国的工业革命正以蒸汽机的发明进入强盛时代。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几声炮响,吓得大清帝国魂飞魄散,屈膝求和,割地赔款。清政府制造文祸、打压文人、摧残人才遭到了历史的惩罚。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龚自珍振臂高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千年文祸》一书贯穿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囊括各种文祸言祸,致力于填补中国古代文祸通史的空白,故发凡起例,独运匠心;资料的获取均眼观手抄所得,力求赅备无遗;立论评议,自有心得,观点屡屡出新,希冀成一家之言。谢教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该书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化思维及表述方式,论人所少论,见人所不见,不屑拾人牙慧;勘误纠谬,钩沉索隐,考据精详,极见功力;其文风质朴,文笔清新,要言不烦。   谢苍霖教授写作此书,是苦心孤诣、厚积薄发的结晶。据其夫人,也是此书的合作者万芳珍教授介绍,谢教授在高校的学习和教学生涯中,酷爱读书。他在《辞源》的扉页上题写了座右铭:“孜孜矻矻,死而后矣。”20多年来,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藏书被他一览无余,省图书馆古籍部他也是常客。日常生活中,他除了教学、吃饭、按时散散步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书、研究。耳不听闲言,口不传闲话,行不喜应酬,与人交往,长话短说。成家后,夫妇二人省吃俭用,很快买齐了二十五史和一些常用工具书。由于不断购置,积累下来的藏书有数千册之多,多已用旧。四部的重要典籍他都浏览过一遍,连《辞源》都通读过。凡是新买的书,他必及时通读一遍,做笔记,写眉批。他系统地读过二十六史和多本子集,做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另抄写七八套卡片,一套少则百余张,多的上万张。在他看来,只有穷尽资料,才能发现有价值的论题,从而有所建树。他积累颇丰而著述慎重,厚积薄发,真正是“十年磨一剑”。   《三千年文祸》1991年初版后,《读书》、《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船山学刊》等报刊先后载文评介,学界评价它是“语言文字之祸*有影响之专著”,“考论详赡,极具学术价值”。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优秀学术著作奖。初版后一再加印。   但是,二位先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追求完美,对这部著作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跟踪新的研究动态,不断地吸收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地修改完善。据万芳珍教授介绍,谢苍霖先生晚年虽然身患绝症,在病榻上仍在校对引文,补充新材料,润色文字,对分析评论修改提炼,直至生命的*后一息。他视学术为生命,把该书当成自己的生命。可以肯定,这本书的再版,嘉惠学林,是谢苍霖先生生命的延续,是谢苍霖、万芳珍伉俪人生价值的提升。   1933年6月18日,鲁迅先生在致曹聚仁的信中说:“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其他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都未有人著手。”(《鲁迅全集·书信》)现在,有了谢苍霖、万芳珍夫妇合著的这本《三千年文祸》,算是实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愿,是中国学术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成果。   今天,站在21世纪初叶的时代高度,来审视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这些的文祸,是为了总结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务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周溯源   2015年7月15日   于北京学思斋   (周溯源,历史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作者简介

谢苍霖(1947—2006)著名学者,教授,国内权威的“文祸”研究专家。《三千年文祸》为其*有影响力的著作。 万芳珍(1950—)南昌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任南昌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谢苍霖先生之妻。与谢苍霖先生共同完成《三千年文祸》,并在谢苍霖先生去世后继续《三千年文祸》的修订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