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067163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553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101067163 ; 978-7-101-06716-3
本书特色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内容简介
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问世以来,深受世人推崇。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曾17次通读批点,并广为推荐。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书的编译情况后,欣然题词:“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 3、本书约请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全文翻译,追求流畅、准确、生动。著名学者黄永年、吴树平等担任编委会顾问,著名学者陈祖武、张双棣、林冠夫等承担审稿工作。编辑加工认真、严谨。 4、此书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改革版”《资治通鉴》的修订版。本次除对文字作了大量修订外,还沿用“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系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开面的方式排版(即左页是原文,右页是译文),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5、分册科学,煌煌18册按照朝代合并成册。各分册均有目录,便于检索阅读。 6、为避免图书损坏,方便读者整套购买并保存,本套图书用特质纸箱包装。
目录
-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李白诗选译
¥8.1¥27.0 -
荀子选译
¥5.7¥19.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2¥30.0 -
东京梦华录
¥19.8¥46.0 -
颜氏家训选译
¥5.3¥15.0 -
素书
¥7.5¥39.8 -
欧阳修诗文选译
¥7.9¥20.0 -
宋词三百首注评
¥13.0¥39.0 -
陆游诗词选译
¥7.2¥24.0 -
昨日书林:诗经讲义稿
¥7.8¥26.0 -
楚辞选译
¥5.3¥15.0 -
《子不语》(插图版)
¥18.7¥39.8 -
元曲三百首注评
¥10.7¥32.0 -
杜甫诗选译-修订版
¥6.3¥21.0 -
杜牧诗文选译
¥4.9¥14.0 -
中国日记史略
¥37.8¥59.0 -
张舜徽集:周秦道论发微史学三书平议
¥27.0¥54.0 -
柳宗元诗文选译
¥5.4¥18.0 -
王维诗选译
¥6.0¥20.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7.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