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今昔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易学今昔

1星价 ¥20.8 (5.8折)
2星价¥20.8 定价¥36.0
商品评论(6条)
ztw***(三星用户)

余敦康先生是易学大家

2022-08-19 21:46:41
0 0
393***(三星用户)

中国易学今昔

易学今昔 ,学术味足

2022-07-02 22:56:0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454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06845434 ; 978-7-5068-4543-4

本书特色

我以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不应简单视为文化落后,而是二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在十八世纪已经无法比肩欧洲工业文明之生产效率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社会政治纰漏丛生。由是而观当下之中国,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而从五四时代以来的文化批判也需深刻反思。启蒙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固然有时代需求,未经理性拷问的传统文化无法随时代而重生。但“五四运动”的先贤们也犯了“理性科学的傲慢”,他们认为旧的都是糟粕,新的都是精华,以二元对立的思考将传统与现代对峙而观,无视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促成了代与代的连续性与同一性,从而形成了一个社会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基因。美国学者席尔思写了一部书《论传统》,他说: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因而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排除其传统,不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或完全取而代之以新的传统,而只能在旧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此言至矣!传统与现代不应仅在时间序列上划分,在文化传承上可理解为“传统”是江河之源,而“现代”则是江河之流。“现代”对“传统”的理性诠释,使“传统”在“现代”得以重生。由此,以“同情的敬意”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当下中国的应有之义,任何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都要彻底摒弃。从“五四”先行者到今天的一些名士,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却也无法摆脱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这样的事实岂可漠视。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的中国文化书院组织编写,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层级,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科学、民俗等多个领域,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较少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有较为深切的感受。 丛书的作者均为国内知名专家,有的是学界泰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们的思想视野、学术底蕴和大家手笔,保证了丛书的学术品质和精神品格。

目录

总序一、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二、先秦文化的发展与《周易》的形成三、《周易》的思想精髓与价值理想——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四、《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功能——一个立足于和谐的操作系统五、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一)《易》为拨乱反正之书(二)论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三)论治乱兴衰的规律六、易学与中国伦理思想(一)《易》为性命之书(二)易学与社会伦理规范(三)易学与道德基本原则(四)易学中的人性论(五)易学中的义利、理欲之辨(六)易学与道德修养七、漫谈《周易》的智慧八、《周易》的太和思想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敦康,1930年5月生,祖籍湖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秦汉卷和魏晋南北朝卷的写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已出版的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内圣与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诠释》、《中国哲学论集》、主编《易学与管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