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

1星价 ¥206.4 (8.0折)
2星价¥206.4 定价¥2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0785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3
  • 出版时间:2015-09-03
  • 条形码:9787030078537 ; 978-7-03-007853-7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在物理学方面的概貌。中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包括历史的概述、力学、光学、声学、电和磁、热学以及近代物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等几部分。书后附有较完善的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有关物理学的参考书目,文前有珍贵的彩图插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可供科学史工作者、理科大学生以及广大知识界读者阅读。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 “物理”的古代词义
二 物理学的典籍
三 传统物理学的特点

**章 历史的概述
**节 物理学知识的萌芽
第二节 传统物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传统物理学的高度发展
第四节 物理学从传统走向近代
一 明末清初的传统物理学知识
二 鸦片战争前中西科学交流以及物理学知识的融合
三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引进

第二章 力学
**节 简单机械及其原理
一 杠杆和天平
二 《墨经》论杠杆
三 滑轮和辘轳
四 《墨经》论滑轮
五 尖劈与斜面
六 《墨经》论斜面
第二节 重心和平衡
一 《墨经》论力的平衡
二 对重心的认识及运用
三 周庙欹器及其在历代的发展
四 重心与平衡在建筑中的运用
五 不倒翁
六 磐的重心
第三节 力和运动
一 《墨经》定义力
二 对几种力的认识
三 王充论力和一个力学系统的内力
四 时空的物理性质
五 机械运动
六 相对运动
七 回转运动:陀螺与平衡环
八 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九 动量矩守恒原理的应用
十 动力学的思想萌芽
十一 功与能的古代观念
十二 箭矢飞行及相关观念的东西方之差异
第四节 流体力学
一 液体的浮力
二 液体的比重及其测定法
三 液体的表面现象
四 静水和流水的力学知识
五 大气压
第五节 材料力学
一 对材料性质的认识
二 材料强度的经验检验法及其联接问题
三 弹性变形和弹性定律
四 梁木断面的高宽比
第六节 固体
一 固体的比重
二 晶体
三 垛积术与密堆积概念
第七节 基本计量
一 时间的计量
二 长度、容量和质量单位
三 单位量值的演变与标准器的制定
四 寻求自然常数的努力
五 《墨经》论度量

第三章 光学
**节 光源
一 热光源
二 冷光
第二节 影论
一 圭表和影
二 《墨经》论影
三 方以智的“光肥影瘦”说
四 影戏
第三节 像论
一 小孔成像
二 反射镜成像
三 透镜成像
第四节 视觉、颜色和色散
一 视觉与透视
二 颜色与色觉
三 色散
四 衍射
五 滤光及其应用
第五节 大气光象
一 “小儿辩日”
二 海市蜃楼
三 峨眉宝光

第四章 声学
**节 导言
一 声音的古代定义
二 声学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音调的数学计算
一 乐律的起源
二 三分损益法和三分损益律
三 三分损益律的发展
四 纯律的应用和理论
五 朱载埔及其等程律
六 音高标准器与管口校正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传播和应用
一 声音的特性
二 声音的传播
三 建筑与声音
四 器物破裂及其内杂质的声音鉴定法
五 利用声响捕鱼
六 音乐与语言机械的制造
七 喷水鱼洗
第四节 乐器与声学知识
一 振动与声音
二 弦与管乐器
三 打击乐器
四 编钟和壳式乐器
第五节 共振
一 宋代之前共振现象的记述
二 宋代及其之后演示共振的实验
三 消除共振
四 地听器的发明及其应用

第五章 电和磁
**节 摩擦起电
一 琥珀与玳瑁
二 毛皮、丝绸和其他
第二节 雷电
一 对雷电的一般认识
二 导体与绝缘体概念的滥觞
三 尖端放电和大气电现象
四 建筑避雷
五 东西方对电的认识差异
第三节 磁石及其特性
一 磁石的名称及其分类
二 磁石特性的发现
三 人造磁体
四 磁石的应用和磁幻术
第四节 指南针、磁极性和磁偏角
一 司南的创制
二 指南鱼、指南龟和地磁倾角的运用
三 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
四 磁体的极性
五 地磁偏角
第五节 罗盘及其在航海中的应用
一 罗盘的起源与发展
二 航海用指南针与罗盘

第六章 热学
**节 火、燃烧与冰
一 对火的认识
二 摩擦生火
三 引火柴与活塞式点火器
四 自燃现象
五 冰
第二节 热与温度
一 热胀冷缩与物态变化
二 沸腾过程
三 热传导与热理论
四 测温、测湿与火候
五 冷凝与对冰花的观察
第三节 热现象的技术应用
一 热气球
二 走马灯
三 保温瓶

第七章 近代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节 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及影响
一 中国和欧洲的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状况
二 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三 物理学知识集中的几种书籍
四 力学与简单机械知识的传入
五 热学与气象学知识的传入
六 光学知识的传入
七 西方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仪器制造与中西物理学知识的融合
一 眼镜
二 三棱镜和望远镜
三 崇祯历局制望远镜
四 薄珏、孙云球和黄履庄
五 计时器、钟表和单摆
六 阿基米德螺旋
七 郑复光及其《镜镜泠痴》
八 邹伯奇及其《格术补》
九 邹伯奇的玻璃摄影术
十 郑光祖和中西宇宙观的融合
第三节 晚清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及影响
一 中国和欧洲的社会与科学技术
二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以及西方人士在华的科学与教育活动
三 物理学书籍的翻译
四 物理学教育
五 晚清时期传入的近代物理学知识
六 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和审订
七 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影响以及影响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因素
第四节 近代物理学的发端
一 《谈天·序》和李善兰的划时代宣言
二 廷德耳的《声学》、传统与近代的交流
三 近代物理教学的肇始
四 “西学中源”说

图录 表录 谱例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书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总跋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