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126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96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100112635 ; 978-7-100-11263-5

本书特色

《陶模奏议遗稿补证》选题与取材具有相当的开拓性与原创性。以民国十三年兰州宣德堂铅印本为底本进行校勘与补证,对大量丰富的珍藏档案、奏折、疏稿进行整理与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其涉及晚清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作为珍贵的**手资料,弥补了正史文献之不足,对于研究清末新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该书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两岸故宫之源文件,采用对校、补证及考订方法,对原稿208 件折奏逐条逐字核查;增补其它版本或馆藏奏折;参考其它函电、书札,补充有关人物及事迹方面的材料,对错名漏字处校勘补正。力争资料翔实,体例严谨,为清史研究者和边疆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可靠、完备的研究文本。

内容简介

《陶模奏议遗稿补证》选题与取材具有相当的开拓性与原创性。以民国十三年兰州宣德堂铅印本为底本进行校勘与补证,对大量丰富的珍藏档案、奏折、疏稿进行整理与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其涉及晚清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作为珍贵的**手资料,弥补了正史文献之不足,对于研究清末新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该书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两岸故宫之源文件,采用对校、补证及考订方法,对原稿208 件折奏逐条逐字核查;增补其它版本或馆藏奏折;参考其它函电、书札,补充有关人物及事迹方面的材料,对错名漏字处校勘补正。力争资料翔实,体例严谨,为清史研究者和边疆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可靠、完备的研究文本。

目录

緒論1
凡例5
卷首諭旨、碑文等7
賜卹諭旨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1902 年11 月2 日) 9
御製祭文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1902 年11 月2 日) 9
御製碑文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1902 年11 月2 日) 10
兩廣總督德壽廣東巡撫李興銳奏請賜卹摺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十一日(1902 年10 月12 日) 11
陝甘總督崧蕃奏請建祠摺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903 年5 月18 日) 19新疆巡撫潘效蘇奏請建祠摺
光緒三十年三月十八日(1904 年5 月3 日) 21
秦州紳士義捐建專祠籲懇具奏公呈 23
......
展开全部

节选

序一
邊疆治理的論著與理念源遠流長,自清代以降,飽學之士和封疆大吏論踐其道,諸如魏源、林則徐、左宗棠等,探究其理,足行其意,逐步使邊疆治理的研究從邊緣邁入學術主流,構成了以邊政史學爲內容泱泱大觀的學術社會背景和敘述時空,成之爲邊疆治理的"形而上"的"道"之所指和"形而下"的"器"之所托.
《陶勤肅公奏議遺稿》作爲奏摺,是邊疆治理地方實踐的原始記載,焠取了新疆巡撫執政理念的精華,是難得的邊政學正史文獻.然因檔案考據受限,從文獻學視角進行勘正和校注尤爲困難.本書作者心寄清代文獻尤其是邊疆文獻的濃厚興趣,苦心孤詣,爬梳剔抉成《陶模奏議遺稿補證》一書.縱觀其書,史事校注源本清晰,既力爭"窮竭已有",又努力做到"校計毫釐",使之貼切吻合.對於一些語焉不詳之處,予以填充斧正,明辨歧誤,使之客觀明了.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輔之背景,修潤文字,舉撮機要,使其錦上添花.整本書內容涉獵廣,點校精,史料全,價值高,值得推薦,值得出版.
杜宏春是我較早認識的學生,他能坐得住冷板凳,讀得下大部頭,一直筆耕不輟.但文獻學的探索,猶如音樂學習之中的美聲唱法,須每日苦練,倍加勤勉,方可博取其中之奧妙.願作者的研究更進一步,盼讀更佳之作.
陳理
甲午年冬月於北京
序二
臨近期末,突然接到宏春兄聯繫,執意邀請爲其即將出版的新著《陶模奏議遺稿補證》撰寫序言,其理由有三:其一,我瞭解宏春兄;其二,我兩同庚;其三,我在新疆工作時間長,瞭解新疆社會科學發展情況.說實話,對於古代文獻,尤其是清代有關新疆的文獻資料我是一竅不通,隔行如隔山,幾次推脫都未能如願,只好勉爲其難,爲宏春兄的新著說幾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要強調一種義氣或情感,往往會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言下之意是同生不易,而同死則易.非常巧的是我和宏春兄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如此機緣巧合也使我進一步增強了對宏春兄的關注和瞭解.不過對宏春兄的真正瞭解還是在他讀完博士回來執教以後,在談及他所開展的研究工作方面,提出了對於新疆文獻資料方面的整理的構想,並且將自己多年來收集資料的情況也告訴了我.當時我聽完後暗暗佩服宏春兄的計畫,並且也相信他有這個能力完成計畫.果不其然,僅僅過了不到兩年,宏春兄就完成了創作計畫的部分內容,令人欽佩.
在中國文史學界,文獻整理和研究是件極其枯燥和繁瑣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按照現在一些人的觀點,從事這種研究得不償失,既不得利,也很難得名.而宏春兄卻克服了重重困難,憑藉一種毅力,完成了這部卷帙浩繁的文獻整理工作.《陶模奏議遺稿補證》是首次對陶模奏稿進行全面搜集、整理與研究.採用宮中檔還原奏稿的原始面貌,使文獻具有權威性,並運用檔案、史志等文獻對奏稿進行梳理和補證,使內容更加豐富、翔實精當,從而提高古籍整理與研究的水準.
《陶模奏議遺稿補證》選題與取材具有相當的開拓性與原創性.以民國十三年蘭州宣德堂鉛印本爲底本進行校勘與補證,對大量豐富的珍藏檔案、奏摺、疏稿進行整理與研究,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提倡的研究領域,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間.其涉及晚清新疆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以及宗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於瞭解和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作爲珍貴的**手資料,彌補了正史文獻之不足,對於研究清末新疆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階層的變動,有著不可或缺的史料價值.該書運用歷史學、文獻學理論進行整理和研究,以兩岸故宮之原始檔案,採用對校、補證及考訂方法,對原稿208件折奏逐條逐字核查;增補其它版本或館藏奏摺;參考其它函電、書劄,補充有關人物及事蹟方面的材料,對錯名漏字處校勘補正.力爭資料翔實,體例嚴謹,爲清史研究者和邊疆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內容可靠、完備的研究文本.
無疑,《陶模奏議遺稿補證》的出版,作爲珍貴的**手資料,彌補了正史文獻之不足,對於研究清末新疆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階層的變動,有著不可或缺的史料價值.
王立昌
甲午年孟冬於石河子
……

作者简介

杜宏春,1965年9月生,字徒古,号知道,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人。文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1981年起,历任明光市桥头、戴巷、古沛等中学民办教师,几近20年。2004年—2009年,先后负笈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专攻中国古典文献学,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明清小说、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先后在《聊城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3项、校级2项;主要著述有《游蜀疏稿校证》、《陶模奏议遗稿补证》、《刘锦棠集辑笺》、《吴棠行述长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