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结构研究

包邮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结构研究

1星价 ¥58.6 (7.3折)
2星价¥58.6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30486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103048603 ; 978-7-103-04860-3

内容简介

林德伯格,当代芬兰*负盛名的管弦乐作曲家、钢琴家,在当今国际乐坛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西贝柳斯衣钵的继承者”和“欧洲当代音乐的引领者”。本书以其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管弦乐杰作《集会》、《湿壁画》和《坎蒂加》为例,通过对其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以探寻、阐释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的结构过程与特点,揭示其管弦乐创作规律,为我国管弦乐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与借鉴。

目录

绪论 **章 林德伯格及其管弦乐创作概述**节 林德伯格其人一、师从经历1.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期间2.其他所受影响二、音乐活动1.作曲家身份2.作曲教师身份三、创作观念第二节 林德伯格其作一、作品演出、出版与获奖1.演出与出版2.获奖二、管弦乐创作分期1.十三音和弦之前的管弦乐创作2.基于十二音和弦的管弦乐创作三、本书所研管弦乐作品概况 第二章 音高结构——林德伯格构建管弦乐作品之音乐结构的基点**节 纵向音高结构一、十二音和弦1.对称十二音和弦2.非对称十二音和弦3.十二音和弦的声部进行二、泛音和弦1.使用基音的泛音和弦2.使用虚拟基音的泛音和弦三、混合和弦1.由十二音和弦与泛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2.由不同十二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3.由不同泛音和弦合成的混合和弦第二节 横向音高结构一、基于和弦结构的横向线条1.基于一个和弦的单一线条2.基于一个和弦的数个线条二、横向音高结构的表现特点1.横向音高结构在和弦结构变化时保持不变2.和弦结构的对称性在横向音高结构中的体现 第三章 织体变奏——林德伯格生成管弦乐作品之音乐结构的主要手段**节 织体形态整体不变的织体变奏一、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织体变奏1.特性声部音色不变2.特性声部音色改变二、基于不同和弦的织体变奏1.特性声部音色不变2.特性声部音色改变第二节 织体形态整体改变的织体变奏一、基于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织体变奏1.基于十二音和弦2.基于含有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混合和弦二、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织体变奏1.基于十二音和弦2.基于含有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混合和弦第三节 与踏板旋律“相关的织体变奏一、对原型使用”踏板旋律“的织体变奏1.织体变奏使用踏板旋律2.织体变奏不使用”踏板旋律“二、对原型不使用”踏板旋律“的织体变奏1.基于同一和弦同一形式的踏板旋律”织体变奏2.基于同一和弦不同形式的“踏板旋律”织体变奏第四章 “变奏地发展”——林德伯格控制管弦乐作品之整体音乐结构的方式**节 变奏地发展过程中的不变因素一、基本和弦及其统一作用1.基本和弦2.基本和弦的统一作用二、织体形态整体不变的织体变奏及其统一作用第二节 “变奏地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一、非基本和弦及其对比作用1.非基本和弦2.非基本和弦的对比作用二、织体形态整体改变的织体变奏及其对比作用第三节 “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一、“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部分1.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部分2.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部分二、“变奏地发展”生成曲式结构的其他部分1.以**个基本和弦开始的其他部分2.以其他和弦开始的其他部分第四节 “变奏地发展”形成完整的曲式结构一、形成体现变奏原则的曲式结构1.具有“单一主题”变奏性质的变奏曲式2.具有“双主题”变奏性质的变奏曲式二、形成体现循环原则的曲式结构1.插部较少的回旋曲式2.插部较多的回旋曲式三、形成体现再现原则的曲式结构1.具有一个中部的再现三部曲式2.具有两个中部的再现三部曲式四、体现多种结构原则的曲式结构图式结语参考文献附录A:林德伯格作品目录附录B:六音集合表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