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传
读者评分
5分

名人传

世界文学名著权威译本,教育部“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三位天才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兴的“英雄传记”。

1星价 ¥9.3 (3.7折)
2星价¥9.3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hut***(二星用户)

哈哈哈,少年儿童版,价格美丽

2024-06-09 17:00:4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56543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31565437 ; 978-7-5315-6543-7

本书特色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三位天才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兴的“英雄传记 ”,作者为法国*名作家罗曼·罗兰。作品以感人肺腑的笔墨,记述了三位大师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担负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别样的“英雄交响曲”。 在创作中,该书作者没有拘泥于对人物生平做琐屑的描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作品里的三位主人公,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和画家,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作为各自领域的天才和大师,他们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拥有一颗坚忍果敢的心,面对苦难奋勇抗争,竭力进取,那么就一定能冲破各种束缚,实现心中的理想,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传》问世后,深受全世界广大读者欢迎,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该书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内容简介

罗兰把不同时期写的三个传记——《贝多芬传》(1902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和《托尔斯泰传》(1911年)——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人传》。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目录

总序盛情大提篮/梅子涵
译序/陈筱卿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上篇 斗争
下篇 舍弃

结束语
托尔斯泰传
展开全部

节选

《名人传/世界文学名著权威译本》:
  贝多芬传 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年岁老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态,特别是冬季,当他蛰(zhé)居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乌黑,厚实浓密,好像梳子都从未能梳通过,毛戗(qiāng)立着,似“墨杜萨。头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由于两只眼睛在一张褐色悲壮的脸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们一般都以为眼睛是黑色的;其实不是黑色的,而是蓝灰色。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兴奋或激愤时会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映出它们夹带着的一种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它们常常朝天投去一抹忧愁的目光。鼻头宽大短方,一张狮面脸。
  一张细腻的嘴,但下唇向前超出上唇。牙床十分可怕,仿佛连核桃都能咬碎。右下颏有一个深深的酒窝儿,使脸看上去很不对称。莫舍勒斯说:“他笑起来很甜,交谈时,常带着一种可爱而鼓舞人的神情。与之相反,他的笑却是不对劲儿的、粗野的、难看的,但笑声并不长。”——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
  他平时的表情很阴郁,似“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
  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里碰到他,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目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他越来越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其聋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做的写下来。——他的脸色经常变化,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甚至是在街上,会使行人吓一大跳,或是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的时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分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可怜地生于邻近科隆的波恩一所破屋的阁楼上。他祖籍在弗朗德勒。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是个厨师的女儿,**次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改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苦难的童年,缺少被温馨家庭呵护着的莫扎特那样的家庭温暖。自一开始,人生就向他显示出像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他父亲想到用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吹得如同一个神童。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儿因此而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年少时的他就得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法挣钱吃饭,为过早的重任而发愁。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崇敬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爱戴,我的*好的朋友!啊,当我会喊‘妈妈’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得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呢?”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同样的病。他常常觉得不舒服,除此以外还有比病痛更加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教育的重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后者已无力支撑门户:人家把父亲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胡花乱用。这桩桩件件的悲惨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在波恩的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终珍视的布勒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小他两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许二人之间有了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一种恬静友情,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三个人都垂垂老矣,友情更加地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的年轻。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对童年待过的地方,始终保存着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
  他被迫离开波恩,前往几乎度过了其整个一生的维也纳,在大都市维也纳极其无聊的近郊,他从未忘怀过莱茵河谷以及被他称之为“我们的父亲河”的庄严的莱茵河,它的确是那么的活跃,几乎带有人性,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和力量在河里流过,没有任何地方比亲切的波恩更加美丽,更加威武,更加温柔。莱茵河以它那既温柔又汹涌的河水浸润着它浓荫掩映、鲜花遍布的堤坡。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的头二十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原好像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矮树丛和垂柳,以及果树,都把它们的根浸泡在平静但湍急的水流中——还有那些村庄、教堂,甚至墓地,也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瞰着河岸——而在远处,泛蓝的七峰山在天穹里绘出昏暗的身影,山上已成废墟的古堡矗立着,瘦削而古怪的轮廓显现出来。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他仍梦想着再见到它,但始终未能如愿。“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的美丽,一样的明亮。”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