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军事医学
1星价
¥90.0
(6.0折)
2星价¥90.0
定价¥15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1863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90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509186398 ; 978-7-5091-8639-8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寒区军事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九篇57章,主要内容包括寒冷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寒冷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冷习服、冷损伤及其防护、自然疫源性疾病、寒区部队常见病、寒区野战内科、寒区野战外科、寒区部队卫生学、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及寒区气象地质灾害预防、寒区部队卫生勤务学等。本书密切联系我军实际,重点反映我军寒区军事医学的经验、成果、特色,同时较好体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本书适合从事寒区军事医学教学、科研、医疗和卫生工作的人员,以及基层部队卫生勤务领导、专职人员及军事医学院校学员、研究生参考使用。
目录
**篇 概 论
绪论
一、寒区军事医学发展简史
二、寒区军事医学的重要性、研究内容和任务
三、寒区军事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第1章 寒区地理区划与特点
**节 世界寒区分布
第二节 中国寒区自然地理
一、寒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二、高原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三、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三节 中国寒区人文地理
一、东北地区
二、西北地区主要特点
三、高原地区主要特点
第2章 环境冷强度及分级
**节 环境冷强度及影响因素
一、气温
二、风速
三、太阳辐射
四、海拔高度
五、湿度
第二节 环境冷强度的检测
一、环境冷强度的评价方法
二、环境冷强度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环境冷强度分级
第四节 冷空气环境低温作业分级及人体耐受限度
一、冷空气环境低温作业分级
二、冷空气环境人体低温作业耐受限度
三、冷空气环境下人体低温作业冻伤危险性大小预测
第五节 冷水作业分级及人体耐受限度
一、冷水作业分级
二、冷水作业中人体耐受极限与存活预测
三、冷水作业致冷损伤及影响因素
第3章 寒冷气候下的战争
**节 冷兵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
第二节 火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
第三节 现代兵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
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朝鲜战争
第四节 寒冷气候对当代战争及军事行动的影响
一、印巴之争
二、英阿马岛之战
第4章 寒冷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节 寒冷气候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一、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二、寒冷对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影响
三、寒冷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 寒冷对人体体温的影响
一、体温及其测定
二、体温调节
三、寒冷对人体体温的影响
第三节 寒冷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二、寒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寒冷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心功能的影响
二、寒冷对脑循环的影响
三、寒冷对微循环的影响
四、冷致血管舒张反应
第五节 寒冷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肺通气的影响
二、寒冷对肺换气的影响
三、寒冷对氧运输与组织弥散的影响
第六节 寒冷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寒冷对消化系统脏器的病理性损伤
第七节 寒冷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寒冷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寒冷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第八节 寒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二、寒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九节 寒冷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红细胞的影响
二、寒冷对血小板的影响
三、寒冷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第十节 寒冷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二、寒冷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第十一节 寒冷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
二、寒冷对尿量及尿液成分的影响
三、寒冷对肾功能的影响
第十二节 寒冷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一、寒冷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
二、寒冷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三、寒冷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与作业相关指标的影响
第5章 冷习服及其训练
**节 冷习服与冷适应
一、定义
二、分型
三、产生机制
第二节 冷习服评价方法与指标
一、全身冷暴露试验评价冷习服
二、局部冷暴露试验评价冷习服
第三节 冷习服训练规程
一、冷习服训练原则
二、冷习服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价
三、冷习服的维护
第二篇 冷损伤及其防护
第6章 冷损伤及其分类
**节 冷损伤概述
一、寒冷环境对部队野战生存能力与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
二、冷损伤对部队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冷损伤分类
第7章 冷损伤的发病原因
**节 自然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个体因素
三、作业因素
第二节 社会因素
第8章 冻伤
**节 冻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好发人群
二、年龄
三、性别
四、种族
五、危险因素
六、发病时间与环境温度
七、发病率
八、冻伤部位
九、冻伤伤度
十、外科手术治疗
十一、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
十二、并发症
十三、病死率和预后
十四、防寒教育
第二节 冻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一、冻结前反应期
二、冻结-融化期
三、炎症反应期
四、修复或坏死期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物理性损伤
二、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节 临床表现、分度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冻伤分度
三、冻伤诊断
第五节 冻伤的现场救治
一、局部保暖
二、局部复温
三、尽快后送
四、其他复温方法
五、严禁采用的复温方法
第六节 冻伤的医院治疗
一、确定伤度与合并症
二、复温治疗
三、防止或减轻局部感染
四、改善受冻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
五、加强护理与局部治疗
六、辅助治疗
七、全身支持疗法
八、外科治疗
九、复合损伤的治疗
第七节 冻伤的预后与后遗症
一、预后
二、后遗症
第八节 冻伤的预防
一、易冻人员与易冻时机
二、各种作业时的冻伤预防
第9章 非冻结性冷损伤
**节 非冻结性冷损伤的特征
一、临床表现
二、分度
三、急救与现场处置
四、医院治疗
五、预防
六、后遗症
第二节 冻疮
第三节 战壕足
第四节 浸渍足
第10章 低体温
**节 低体温的分类与分度
一、低体温的分类
二、低体温的分度
第二节 低体温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第三节 低体温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分型
一、低体温的临床表现
二、低体温的诊断与分型
第四节 低体温的现场救治
一、现场救治装备
二、低体温的野外现场分期
三、现场救治措施
四、防止伤员猝死
五、后送
六、救援者自身防护
第五节 低体温的医院治疗
一、内科急救治疗
二、低体温复温
第六节 低体温的预后
第七节 低体温的预防
一、服装防寒
二、搞好饮食与饮水保障
三、寒区野营防寒与睡眠防寒
四、冷水浸泡时的防寒
五、治疗原发病
第11章 冷损伤的预防原则
**节 概述
一、建章立制
二、明确各级干部在预防冷损伤中的责任
三、加强寒区部队作训医学监督
第二节 防护原则
一、加强冷损伤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
二、加强官兵防寒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重视气象监测与预报
四、组织开展冷习服训练
第三篇 寒区部队常见病的防治
第12章 流行性感冒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病原学特征
二、流行环节
三、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流感
二、人禽流感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感
二、人禽流感
第四节 治疗
一、流感
二、人禽流感
第五节 预防
一、流感
二、人禽流感
第13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防
第14章 肺结核
**节 流行病学特征
结核病的流行概况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肺结核病分类
二、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
二、诊断依据
三、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防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三、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四、中国结核病的防治现况
第15章 病毒性肝炎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
二、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
三、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急性肝炎
二、慢性肝炎
三、重型肝炎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各临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二、病原学诊断
三、病理组织学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防
第16章 寒冷性荨麻疹
**节 分类与临床表现
一、分类
二、临床表现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节 治疗
第17章 雪盲
**节 发病因素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防治措施
第四篇 自然疫源性疾病
第18章 鼠疫
**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二、不同类型鼠疫的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测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二、诊断
三、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措施
一、病原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局部治疗
第五节 预防措施
第19章 伤寒和副伤寒
一、病原体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四、治疗
五、预防
第20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临床分型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
四、并发症与合并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发热期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三、少尿期
四、多尿期
五、恢复期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暴露前预防
二、暴露后预防
第21章 地方性斑疹伤寒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
三、并发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
二、中药治疗
三、预后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暴露前预防
二、暴露后预防
第22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临床分型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
四、并发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支持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免疫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五、其他疗法
六、预后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暴露前预防
二、暴露后预防
第23章 恙虫病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
三、并发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支持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病原治疗
四、预后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流行病学侦检
二、做好健康教育
三、个体防护
四、宿主动物与媒介的控制
第24章 森林脑炎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急性期
四、恢复期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支持疗法
二、对症治疗
三、免疫疗法
四、中药治疗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暴露前预防
二、暴露后预防
第25章 疥疮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
三、临床分型
四、并发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一、灭疥药
二、镇静、止痒药和短程适量糖皮质类
固醇激素
三、疥疮结节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五、预后
第五节 预防措施
第26章 莱姆病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临床分期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
四、预后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一、病原治疗
二、对症治疗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暴露前预防
二、暴露后预防
第27章 黑热病
**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环节
二、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
三、特殊临床分型
四、并发症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三、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
三、治愈标准
四、预后
第五节 预防措施
一、疫点处理
二、管理病犬
三、消灭白蛉
四、个人防护
第五篇 寒区野战内科
第28章 呼吸系统疾病
**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肺炎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呼吸衰竭
第29章 精神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三节 抑郁症
第四节 焦虑症
第五节 应激相关障碍
第30章 心血管疾病
**节 心血管疾病与寒区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寒冷因素
二、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心血管病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
一、心律失常
二、高血压病
三、冠心病
第四节 心血管病的预防
一、提高人们对健康、疾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二、远离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
四、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第31章 消化系统疾病
**节 急性胃炎
一、急性单纯性胃炎
二、急性糜烂性胃炎
第二节 慢性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第32章 血液系统疾病
**节 贫血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概述
一、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血红蛋白S病
三、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三节 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二、慢性白血病
第四节 淋巴瘤
第33章 代谢性疾病
**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三节 痛风
第四节 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第34章 寒区常见内科急症及处理
**节 心搏呼吸骤停及心肺复苏
一、心搏呼吸骤停
二、心肺复苏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
一、概述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
四、脑出血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六、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并发症的治疗
第三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二、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第六篇 寒区野战外科
第35章 寒区战创伤特征
**节 伤情加重
第二节 继发冷损伤
第三节 四肢伤情加速恶化
第四节 休克加重
第五节 烧冻复合伤
第36章 寒区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和后送
**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定位
一、观察定位伤员的方法
二、发现伤员时战场救护技术
三、发现伤员的方法
第二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搜寻
一、接近伤员
二、隐蔽伤员
三、信息化条件下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
第三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后送
一、严防冻伤
二、后送原则
三、后送工具
四、后送注意事项
五、医疗后送信息化建设
第37章 寒区战创伤的救治措施
**节 快速抢救
第二节 自救互救
一、通气障碍的急救
二、止血
三、包扎
四、固定
五、搬运
第38章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
**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特点
一、寒区火器伤的特点
二、寒区冲击伤的特点
三、寒区烧伤的特点
第二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防护
一、简单防护
二、工事防护或地形防护
三、防护器材
第三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救治
一、寒区火器伤的救治
二、寒区冲击伤的救治
三、寒区烧伤的救治
第39章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损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
**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特点
一、核武器战创伤
二、化学武器战创伤
三、生物武器战创伤
第二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防护
一、核武器战创伤的防护
二、化学武器战伤的防护
三、生物武器战伤的防护
第三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救治
一、核武器战伤的救治
二、化学武器战伤的救治
三、生物武器战伤的救治
第40章 寒区战创伤的愈合与修复
**节 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一、创伤与组织修复概述
二、修复与再生
三、组织修复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 战创伤愈合的基本方式
一、一期愈合
二、二期愈合
三、痂下愈合
第三节 影响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因素
一、寒区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二、寒区战创伤后全身反应
三、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促进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措施
一、寒区冻伤的预防
二、促进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措施
第七篇 寒区部队卫生学
第41章 寒区部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
**节 寒区部队营养卫生
一、寒区低温环境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二、寒区部队营养素需求的改变
第二节 寒区部队的食品卫生及其保障
一、平衡膳食的原则要求
二、平衡膳食的食物供应
三、对供膳与膳食制度的要求
四、寒冷环境中的膳食保障
五、配膳原则与参考食谱
第三节 寒区战伤营养
一、寒区战伤的代谢改变
二、寒区战伤营养需要
三、寒区战伤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
四、营养状态的判断
五、战伤病人的营养保障
六、营养支持方法
七、战伤营养的研究进展
第42章 寒区部队的饮水卫生
**节 寒区部队饮水卫生特点
第二节 水源卫生侦察
第三节 水源选择与防护
第四节 水质改善
第43章 寒区部队的服装卫生
**节 冬季服装的卫生学要求
第二节 防寒鞋、袜、手套的卫生学要求
第三节 正确着装(正确判断寒冷程度指导着装、正确穿用)
第44章 寒区部队的营区及野营卫生
**节 寒区部队营区卫生
一、寒区部队营区建筑的基本卫生要求
二、营舍卫生
第二节 寒区部队野营卫生
一、野营地的选择
二、居民点宿营的要求
第45章 寒区部队的睡眠卫生
**节 现代战争条件下冷环境对睡眠的影响
第二节 睡眠障碍对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睡眠剥夺对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睡眠障碍的对策与干预措施
一、非药物措施
二、药物性措施
第46章 寒区部队心理卫生
**节 寒冷导致的心理应激
第二节 寒区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评价及干预
一、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评价
二、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干预
第47章 寒区部队军事作业体力劳动卫生
**节 劳动的生理学基础
一、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学基础
二、静态作业与动态作业
三、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第二节 寒区劳动的生理学特点
一、寒冷暴露对机体的影响
二、寒冷暴露对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军人体能评价标准与测量方法
体能评价
第四节 军人体能训练医学监督
一、术语
二、体能训练
第五节 寒区行军卫生
一、行军前的准备
二、行军保暖原则
三、雪天行军
四、冬季涉水与冰上行军
五、行军中常见损伤与医学防护
第48章 寒区军事作业疲劳
**节 军事作业疲劳的分类
一、疲劳的概念
二、疲劳的类型
三、过度疲劳
四、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二节 军事作业疲劳的机制
一、神经论学说
二、中枢递质失衡学说
三、内稳态失调学说
四、能源衰竭学说
五、堵塞学说
六、突变理论学说
七、自由基学说
第49章 寒区部队的军事训练卫生
**节 寒区军事训练卫生原则(结合运动训练原则)
一、遵循训练原则
二、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三、注意用脑卫生
第二节 寒区军事训练卫生监督
一、训练状态的监督
二、训练环境监督
三、营养卫生监督
第三节 军事训练伤
一、训练伤调查
二、军事训练的致伤因素分析
三、军事训练伤诊断及防治原则
四、训练伤的预防原则措施
第50章 寒区部队军事作业的组织与管理
**节 各类人员的防寒工作职责
一、预防冷损伤是各级指挥员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卫生干部的参谋作用
三、发挥部队基层干部的作用
四、身体力行,做贯彻防寒措施的典范
第二节 抓好冷损伤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人员的组织管理、搞好作业安排
第三节 加强防寒教育、贯彻执行各种作业中的防冻措施
一、寒区行军作业时预防冷损伤
二、运输车队的防冻
三、站哨值勤时的防冻
四、潜伏作业时的防冻
五、其他户外作业时的防冻
六、野外遇险时的防冻
七、伤员急救与后送时的防冻
第四节 搞好医学监督和医疗保障
第八篇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及寒区气象地质灾害防护
第51章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及遇险救援
**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基本知识
一、寒冷的环境特征
二、寒冷带来的健康危害
三、个人卫生
四、防寒备装
五、避身所
六、火
七、水
八、食物来源
九、行进
十、天气迹象
第二节 寒区部队野外宿营
一、避身地点
二、避身所类型
三、雨披单坡避身所
四、降落伞避身所
五、野外应急单坡避身所
六、天然避身所
七、雪地树坑避身所
第三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时的心理卫生与干预原则
一、心理卫生
二、干预原则
第四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的组织指挥
第五节 寒区部队遇险救援
第52章 寒区气象地质灾害与防护
**节 寒潮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二节 暴风雪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三节 冰冻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四节 雪崩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五节 冰雪洪水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六节 冰凌与凌汛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七节 地震
一、定义与分布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
三、防护措施
第53章 高原冻伤
**节 高原冻伤的发生原因
一、我国高原的气候特征
二、高原低氧寒冷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高原冻伤的临床表现、分度与诊断
一、高原冻伤的分类
二、高原冻伤的病理生理学
三、高原冻伤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高原冻伤的治疗
一、高原冻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
二、高原冻伤后送的院内救治
三、高原冻伤后期康复及综合治疗
第四节 高原冻伤的预防
一、完善物资保障
二、强化宣传教育
三、掌握易冻时机
四、判断寒冷程度
五、改进膳食结构
六、开展耐寒锻炼
第九篇 寒区部队卫生勤务学
第54章 卫生勤务学概论
**节 概述
一、卫生勤务、卫勤保障、卫生勤务学的概念
二、卫生勤务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三、我军卫生勤务的组织体系
四、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
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对卫勤保障的影响与要求
第二节 医疗后送
一、医疗后送体制
二、伤病员的分级救治
三、我军现行的医疗后送体制
四、伤病员分类
五、伤病员后送
第三节 卫勤组织指挥
一、战斗(役)准备阶段
二、战斗(役)实施阶段
三、战斗(役)结束后
第四节 卫生减员
一、基本概念
二、减员分析
三、卫生减员预计
第55章 严寒地区通用卫勤保障
**节 严寒地区气象特点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一、严寒地区气象特点
二、严寒条件下作战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第二节 严寒条件下部队卫勤保障措施
一、卫生防病
二、伤病员医疗后送
三、卫生防护工作
四、沙漠戈壁地区严寒条件下卫勤保障
第56章 高原寒区部队卫勤保障
**节 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点及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一、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点
二、高原地区作战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第二节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措施
一、精心谋划,预有准备
二、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
三、药材供应与装备保障
四、卫生防护工作
第57章 严寒条件下药材装备保障
**节 药材保障概述
一、药材保障组织系统
二、药材保障的主要内容
三、战时药材保障标准及药材分类
四、战时药材补给方式
第二节 寒区作战药材保障特点及措施
一、药材保障特点
二、药材保障措施
第三节 寒区作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
一、野战卫生装备特点
二、野战卫生装备分类
三、严寒条件对野战卫生装备的影响
四、严寒条件下野战卫生装备使用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景元 男,满族,辽宁宽甸人,军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总后科技银星。国家重点学科(军事预防医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军事特殊环境医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特殊作业环境健康危害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寒区军事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训练部部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曾担任国际神经毒理学会常务理事,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或专题报告,2011年任国际神经毒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长期从事军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国家“973”首席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主编专著、教材12部,共发表英文SCI收录论文8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2007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2008年获中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全军医学科技先进个人,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骆文静 女,汉族,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1年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寒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卫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军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教材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2008年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奖,2014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14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