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662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405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811266207 ; 978-7-81126-620-7
本书特色
穆帝编*的《中观哲学(精)/现代世界佛学文库》的筆者穆帝并非採取語言學家之方法,亦不在研究古董,而是在求能重建并重新把握到中觀哲學之精神。哲學之歷史并非一座陳列過時事物之博物館,而是要鮮活地闡釋哲學之理念:本質上是一赋予新的價值,重予解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印度哲学之雨大传统 ; 佛陀的沉默 ; 印度两大哲学传统之发展及中观系统之兴起等。
目录
**章 印度哲学之两大传统 一、中观思想的意义及其地位 二、印度哲学两大传统概论 三、《奥义书》与佛教 四、原始佛教是否承认“有我论” 五、对“无我论”的一些责难之评论第二章 佛陀的沉默 前言 一、有关《无记》之解说 二、《无记》本质上之特征——《二律背反》 三、佛陀如何解答《无记》问题 四、阿毗达摩学者对《无记》之诠解 五、“真实”离思维分别 六、佛陀沉默之真义 七、中观思想之预设第三章 印度两大哲学传统之发展及中观系统之兴起 一、印度两大哲学传统发展概况 二、有我论系统之发展 三、阿毗达摩系统之发展 四、中观学派之兴起 五、般若经与中观学派之形成 六、中观学派及其论典第四章 中观辩证法之影响 一、中观对唯识宗之影响 二、中观与吠檀多之关系第五章 中观辩证法之结构 一、中观辩证法的起源及其地位 二、印度哲学界之哥白尼式的革命 三、辩证法——理性之冲突 四、辩证法对理性之冲突的解决 五、一个问题之四个变项 六、辩证法是以归谬证法论破诸见 七、以辩证法分析因果论 八、每一个命题之瑕疵都是本有的 九、辩证法之原则——无自性:缘起 十、辩证法发展之阶段第六章 讨论某些对中观辩证法之质疑 一、批判主义能否不提出一个自己之立场 二、批判主义即是自我批判 三、辩证法与排中律 四、批判主义可以不接受“量”吗 五、空之否定作用有意义吗 六、“空”是一种理论吗第七章 中觀辯證法之應用 前言 一、因果論之批判 二、因中有果論(自生論)的批判 三、因中無果論(他生論)的批判 四、動與静 五、部派佛教蘊、處、界三科之檢討 六、有我論之檢討第八章 中觀哲學論一一《般若波羅蜜》 一、批判主義本身就是哲學 二、哲學之知識就是般若一一不二直觀 三、不二論與無二之區别 四、中觀般若之性質 五、般若即是自由 六、般若波羅蜜就是如來第九章 “绝對”與現象 一、绝對即是“空”一一超驗的 二、討論某些對空(绝對)之誤解 三、中觀與吠檀多绝對主義之差异 四、無明 五、二諦論第十章 中觀辯證法與解脱 一、解脱之概念 二、解脱是精神的 三、精神之醒悟 四、波羅蜜行 五、空是證得涅槃之唯一方法 六、中觀涅槃觀第十一章 “绝對”與如來 一、如來必然是“絕對”與現象之調和者 二、神性觀 三、佛之三身觀 四、自在天與佛陀第十二章 中國及西方之辯證思想 一、康德與中觀 二、黑格爾與中觀辯證法 三、柏烈得萊與中觀第十三章 中觀、唯識宗與吠檀多之绝對主義 一、印度學派中不同“絕對”之問題 二、吠檀多之論點 三、中觀與唯識宗之論點 四、絕對主義之共同形式 五、“绝對”之不同形式及其含義第十四章 中觀思想之評價 一、空是绝對主義而不是虚無主義或實證主義 二、中觀學派特有之思想 三、中觀思想作為世界文化基礎之價值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0.4¥49.8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9¥14.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了凡四训
¥16.7¥49.0 -
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44.1¥88.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周易相学精粹
¥19.4¥42.9 -
沉思录
¥8.7¥18.0 -
传习录
¥15.8¥55.0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九品)
¥30.2¥68.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1.1¥33.5 -
好的孤独
¥12.5¥36.0 -
敏感与自我
¥36.3¥49.0 -
道教史
¥9.8¥26.0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8.6¥36.0 -
钱穆作品集:阳明学述要
¥24.5¥48.0 -
一种人生观
¥19.1¥42.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8.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