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00785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210078593 ; 978-7-210-07859-3

内容简介

本书从介绍利益的概念、利益的功能入手, 阐述了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源与本质。接着阐述了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利益观、不同的谋利手段及利益矛盾等现象。*后分析了利益问题的调节方法, 给出了国家、集体、个人如何正确对待利益的深刻的思考建议。

目录

**章 利益的内涵
**节 利益是人们生活的好处
第二节 物质利益**性,精神利益第二性
第三节 利益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第二章 利益的功能
**节 利欲是人类共性
第二节 利欲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
第三节 人对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第三章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源与本质
**节 个体关系,个体与群体关系
第二节 生产关系
第三节 家庭关系
第四节 阶级关系
第五节 民族关系
第六节 国际关系
第七节 社会关系中的敌我友

第四章 人们不同的利益观
**节 不同的利益观
第二节 影响利益观的因素

第五章 谋利手段种种
**节 劳动谋利
第二节 剥削谋利
第三节 权力谋利
第四节 暴力谋利
第五节 阴谋谋利
第六节 谋利手段的选择

第六章 利益关系的调节
**节 利益关系是可以调节的
第二节 利益关系调节主体概述
第三节 道德调节
第四节 法律调节
第五节 其他调节

第七章 正确对待利益概述
**节 正确对待利益的意义
第二节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的原则

第八章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利益
**节 国家怎样对待人民利益
第二节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个人利益
第三节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集体利益
第四节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民族利益
第五节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国际利益关系
第六节 国家怎样正确对待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

第九章 集体怎样正确对待利益
**节 实现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第二节 实现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第十章 个人怎样正确对待利益
**节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
第二节 个人应正确处理的主要利益关系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利益泛论》:  从整个人类生活发展历史过程来看,首先,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利益是在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人类的物质生活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的延续、发展和提高。所以物质利益是动物进化、演变成人以后所继续必需的但丰富了内容、提高了质量的各种物质好处。精神生活则是各种动物包括任何高级动物所没有的一种意识活动,是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在谋取物质利益的长期劳动中,随着劳动能力的日益增强,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借助于语言的推动,逐渐形成的高度发达而完善的人脑意识机能。  其次,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利益是随着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的发展而发展的。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极低,物质利益的实现极其有限,物质生活贫乏。与此相应,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极其简单贫乏、精神利益的实现可能性也极小。原始人除了为自己获得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多寡优劣而喜怒哀乐、人与人之间本能的情感交流外,几乎再无多少别的精神生活内容,无任何独立形态的精神享受。难怪史学家把原始社会几百万年的历史称为人类的蒙昧野蛮时代。  直到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物质利益实现程度有了划时代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人类才有了追求较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要求与可能。一些人劳动创造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剩余部分足以养活另一些人,使这些人有条件脱离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专门从事精神生产,造成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人类社会从此才有了独立形态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水平被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同时,由于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国家,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化,活动内容复杂化,人的意识机能和意识内容也相应地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在人类的全部生活中的比重、精神利益对人类整个生活的价值日益增大。可以断言,未来,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物质利益更加充分实现,人类的精神生产也必将随之更加发展,精神生活必将更加丰富。精神利益也必将更加广泛、充分地实现。  我们再从个体的人来分析,可以同样看到人的物质生活与物质利益的**性,精神生活与精神利益的第二性。首先,物质利益是人的生命得以成立和延续的**条件。新生婴儿呱呱坠地,他离动物的距离并不十分遥远,几乎和其他任何生命体一样,唯有的需要仅是吃、穿、住等。在大人们的调理下,吃奶、穿衣、睡眠,加之一些本能的活动,这便是他的全部生活内容。要在这单纯的物质生活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特别是人脑机能,才能逐步形成和发挥,才开始逐渐有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了精神生活,追求和实现精神利益。反之,如果没有首先经历的那一段虽然单纯的物质生活,如果没有首先足以保障新生命成立和延续的物质利益,人的精神生活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精神利益这时也就毫无意义。另外,科学研究还表明,营养状况直接制约着人脑的发育速度与程度。营养不良的人,不会有康健的意识机能,会影响正常的精神生活,这也证明了物质生活与物质利益的**性。  其次物质利益的实现是精神生活的前提条件。人们不可能饿着肚子,光着身子,无止无休地去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必须在实现起码的物质利益,保障正常的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才能从事各种精神活动。然而,人们的物质生活则未必要依赖于精神生活和精神利益。  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利益却对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方向、方式、手段起着导向作用,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下面的章节将展开分析,在此就不赘述。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