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包邮“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1星价 ¥25.2 (7.0折)
2星价¥25.2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7202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48720218 ; 978-7-5487-2021-8

本书特色

金妍妍编著的《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以“群居和一”作为研究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独特视域,做到了微观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宏观上,系统全面地阐释了“群居和一”中的“群”“和”“一”的辩证关系及其中深层次的外延内涵。本书以新颖的学术思想和选题视角,对荀子的社会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有逻辑的梳理,再现了先秦时期独具中国特色的“群居和一”和谐理想蓝图。 本书既从外在方面论述了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特色、历史意义、现代价值等问题,又以“群居和一”为视角和主线,对荀子的社会伦理思想作了一系列动态的分析。首先,“群居和一”理念即人之“群”何以“和”的问题。荀子运用“人生不能无群”“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君者“能群”、君者“善群”等命题诠释群的伦理内涵与思想境界。其次,天人论、人性论与认识论是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礼治是实现“群居和一”的治世方略。*后,“群”的理想境界是“和”。

内容简介

本书对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以“群居和一”为独特视域, 做到了微观上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 宏观上系统全面地阐释“群居和一”中“群”、“和”、“一”的辩证关系及其中深层次的外延内涵。以新颖的学术思想和选题视? 对荀子社会伦理进行全面而有逻辑的梳理, 再现先秦时期

目录

**章 导论 一、荀子其人其学 二、研究现状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可能的创新点及难点 五、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二章 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的渊源 一、历史背景 (一)殷商:“尊神而率民” (二)西周:“制礼作乐” (三)春秋:“礼崩乐坏” 二、现实背景 (一)兼并战争频发 (二)群而无分,礼废乐坏 (三)王制遂灭,士之崛起 三、思想渊源 (一)先秦诸子社会伦理思想概述 (二)“群居和一”社会伦理之演进第三章 “群居和一”的概念辨析 一、“群” (一)人生不能无群 (二)何谓理想之“群” (三)荀子之“群”的启示 二、“和” (一)“和”之渊源 (二)诸子之“和” (三)荀子之“和” 三、“群居和一” (一)诸子的和谐构想 (二)“群居和一”与“礼” (三)“群居和一”与“法”第四章 “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天人论 (一)天人之别 (二)天人之际 (三)天人能参 二、人性论 (一)性与心 (二)性伪之论与善恶之辩 (三)性恶论与群居和 三、认识论 (一)解蔽 (二)解蔽之利弊 (三)荀子之正名 (四)正名之反思第五章 和则一:“群居和一”的理想境界 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二)不天其生,不绝其长 (三)天人相分 二、“义分则和” (一)“义分则和”之因 (二)“义分则和”之质 (三)“义分则和”的价值 三、“和则一” (一)差等和谐 (二)分配和谐 (三)礼乐和谐第六章 礼治:“群居和一”的治世方略 一、礼义者,治之始也 (一)礼的原生形态:尧舜禹时期及夏商周之礼 (二)礼的次生形态:孔孟之礼 (三)礼的再生形态:荀子之礼 二、隆礼义,行法乐 (一)隆礼义 (二)礼与刑 (三)美善相乐 三、善政之道 (一)为君之道 (二)君臣之际 (三)君仪民景 四、富国之道 (一)足国之道 (二)何以“足国” (三)足国裕民的启示 五、仁人之兵 (一)何谓“议兵” (二)仁人之兵第七章 “群居和一”思想体系的现代价值 一、历代荀学之定位 (一)孟、荀并称到崇孟抑荀 (二)极为偏颇到全是申韩 (三)隐而不显到复兴荀学 (四)排荀与尊荀 二、学术价值 (一)儒者与非儒之辩 (二)“群居和一”社会伦理的学术价值 三、实践价值 (一)“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二)荀子“群居和一”社会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