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包邮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1星价 ¥35.4 (7.7折)
2星价¥35.4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7488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07748840 ; 978-7-5077-4884-0

本书特色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编*李群堂校注。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1934年曾石印公世,但流传不广,见之者甚少。重庆图书馆现藏一部(分上下两册),或为孤本。原件封面作“古本伤寒杂病论”,内页题作“古本仲景伤寒杂病论”。或谓该书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千金方》中选取有关内容增补而成,于通行本增加证论百余条,补充方剂百余首,皆可为临证之参考。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千金方》的医疗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次校点凡“伤寒”部分,以孙思邈《千金翼方》为主校本,以其传承*为清晰可靠;凡“杂病”部分,以元邓珍《新编金匮要略方论》为主校本,以其*为珍希难见。

内容简介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是20世纪30年代后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现藏重庆图书馆,或为孤本。原件封面作“古本伤寒杂病论”,内页题作“古本仲伤寒杂病景论”。1934年曾石印公世,但流传不广,见之者较少。有说该书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千金方》中选取有关内容增补而成。于仲景书增加证论百余条,补充方剂百余首,皆为临证必须。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千金方》的医疗经验有一定参考价。本次点校凡“伤寒”部分,以孙思邈《千金翼方》为主。

目录

原序校注说明传印者题要本《伤寒难病论》序辨正凡例十则古今本症方比较相差表古今本真伪辨正表方名目录伤寒杂病论卷一 辨藏府经络先后病脉症篇** 辨痉湿喝病脉症篇第二伤寒杂病论卷二 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症篇第三 辨太阳病用麻黄汤法脉症篇第四(用葛根汤法附) 辨太阳病用青龙汤法脉症篇第五 辨太阳病用柴胡汤法脉症篇第六伤寒杂病论卷三 辨太阳病用承气汤法脉症篇第七 辨太阳病用陷胸汤法脉症篇第八 辨太阳病杂疗法脉症篇第九伤寒杂病论卷四: 辨阳明病脉症篇第十 辨少阳病脉症篇第十一伤寒杂病论卷五 辨太阴病脉症篇第十二 辨少阴病脉症篇第十三伤寒杂病论卷六 辨厥阴病脉症篇第十四 辨伤寒宜忌脉症篇第十五伤寒杂病论卷七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症篇第十六 辨阴易病已后劳复脉症篇第十七伤寒杂病论卷八 辨霍乱病脉症篇第十八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脉症篇第十九 辨疟病脉症篇第二十 辨中风历节脚气病脉症篇第二十一伤寒杂病论卷九 辨血痹虚劳病脉症篇第二十二 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篇第二十三 辨奔豚气病脉症篇第二十四 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篇第二十五伤寒杂病论卷十 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篇第二十六 辨五藏风寒积聚病脉症篇第二十七 辨痰饮咳嗽病脉症篇第二十八伤寒杂病论卷十一 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症篇第二十九 辨水气病脉症篇第三十伤寒杂病论卷十二 辨黄疸病脉症篇第三十一 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症篇第三十二伤寒杂病论卷十三 辨呕吐哕下利病脉症篇第三十三 辨疮痈肠痈浸淫疮病脉症篇第三十四 辨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症篇第三十五伤寒杂病论卷十四 辨妇人妊娠病脉症篇第三十六 辨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第三十七伤寒杂病论卷十五 辨妇人杂病脉症篇第三十八 辨小儿病症治篇第三十九 伤寒杂病论卷十六 辨杂疗方篇第四十 辨禽兽鱼虫禁忌方治篇第四十一 辨果实菜谷禁忌方治篇第四十二附录 一、中医古籍处方剂量换算 二、汤方索引(笔画排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群堂,男,副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硕士,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文献检索中心主任兼古验方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食疗专委会委员,《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编委。199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2011年获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学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