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包邮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1星价 ¥24.5 (3.4折)
2星价¥24.5 定价¥7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345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55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208134560 ; 978-7-208-13456-0

本书特色

卢汉龙等编*的《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旨在阐述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总结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成就和经验;梳理社会管理体制理论发展的脉络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分析社会管理体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举措;展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前景。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阐述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 特别是社会组织化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 梳理社会管理体制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创新的成果, 并分析社会管理体制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进而提出推进改革和发沟乃悸贰Mü钊敕治鼋沂玖酥泄缁岬南执⒄估氩豢?

目录

导论    一、中国的社会与中国社会的管理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管理    三、本书的研究结构总论  **章  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从稳定政权开始的社会管理(1949—1957年)    **节  强化基层社会的组织建设,改造旧社会    第二节  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新中国    第三节  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二章  构建指令性社会管理模式(1958—1977年)    **节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公社”与“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三节  管理的悖论:“大锅饭”里的不平等  第三章  与改革开放同行:从放松管制开始的社会管理(1978—1992年)    **节  社会管理问题推动改革开放    第二节  社会主义管理原则的转变:从“大同”到“小康”    第三节  管理形态的转变: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  第四章  市场化转轨与社会管理的“经营化”发展(1993—2002年)    **节  从社会行政管理到社会经营管理    第二节  开启与提升社会管理法制化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结构分化与重心下移    第四节  社会管理方式手段的市场化发展  第五章  改革深化到社会领域:现代社会管理的体制转型(2003—2009年)    **节  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管理体制转型    第二节  体制转型的新思想、新理论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引导实践的探索分论  第六章  人口管理    **节  人口发展的管理政策    第二节  户籍管理制度    第三节  人口管理政策的反思与前瞻  第七章  婚姻家庭的社会管理    **节  婚姻与家庭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第二节  以法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多手段综合型管理    第四节  道德、舆论和习俗对婚姻管理的作用    第五节  确立家庭成员权利义务为中心的管理    第六节  梳理亲子关系和代际亲属管理    第七节  反思与前瞻  第八章  基层社区管理    **节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沿革    第二节  农村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    第三节  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未来转型问题  第九章  社会治安管理    **节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体制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体制的功能与问题    第三节  建立群防群治系统    第四节  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  第十章  社会组织与治理转型    **节  新中国社会组织概貌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治理转型    第三节  问题与未来发展  第十一章  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    **节  从社会主义“福利”到社会保障    第二节  “再分配”筹资渠道的变迁    第三节  城镇劳动者福利和保障制度    第四节  农村集体福利和保障制度结论  从“管理”到“治理”:走向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社会管理范式转型: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走向多中心的公共治理    二、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公益化、市场化、社会化多渠道并存    四、社会治理手段复合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道德五维一体    五、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化:利益表达—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社会平衡—社会应急等机制    六、社会治理人文化:文化重塑与社会软治理体系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