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13

包邮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13

1星价 ¥28.5 (7.3折)
2星价¥28.5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41265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114126550 ; 978-7-114-12655-0

本书特色

吴林高、朱雁飞、娄荣祥、王建秀等*的《深基 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为《工程降水设计 施工与基坑渗流理论》(2003年)、《基坑工程降水案 例》(2009年)的后续书。全书分为7章,前5章是承压 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降水、隔水、回灌)的理论基础 ,**章介绍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机理与表现形 式、危害评估方法及危害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第二、 四两章介绍承压水降水技术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第三 章介绍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机制与计算方法,第五 章介绍基坑工程承压水回灌技术,第六、七章详细介 绍了上海、杭州、南京、昆山和天津等地大型深基坑 工程承压水危害的综合治理(水位控制型与沉降控制型 )工程案例,附录介绍了制作深层隔水帷幕的超深地下 连续墙、超深三轴搅拌桩、深层高压旋喷、trd工法和 csm工法等新型施工技术与大型设备的应用。   本书主要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 ,也可供大专院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师 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工程降水设计施工与基坑渗流理论》(2003年)、《基坑工程降水案例》(2009年)的后续书。全书分为7章,前5章是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降水、隔水、回灌)的理论基础,**章介绍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机理与表现形式、危害评估方法及危害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第二、四两章介绍承压水降水技术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第三章介绍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机制与计算方法,第五章介绍基坑工程承压水回灌技术,第六、七章详细介绍了上海、杭州、南京、昆山和天津等地大型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的综合治理(水位控制型与沉降控制型)工程案例,附录介绍了制作深层隔水帷幕的超深地下连续墙、超深三轴搅拌桩、深层高压旋喷、TRD工法和CSM工法等新型施工技术与大型设备的应用。 本书主要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章 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 **节 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机理与表现形式 第二节 承压水危害的防治思路 第三节 承压水危害的评估方法 第四节 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 基坑渗流规律与基坑渗流计算方法 **节 基坑地下水流态规律 第二节 基坑地下水渗流类型 第三节 基坑地下水渗流计算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章 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机制与计算方法 **节 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的规律 第二节 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的机制 第三节 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计算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 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 **节 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要求 第二节 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井位置设计 第三节 降水井数量、井的间距及单井抽水流量设计 第四节 降水井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降水井运行管理设计概述 本章参考文献第五章 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回灌技术 **节 深基坑工程承压水回灌目的、机理及特点 第二节 深基坑工程承压水降水一回灌一体化设计 第三节 深基坑回灌水(地下水)水质处理技术 第四节 深基坑工程回灌井施工质量控制 第五节 深基坑工程降水一回灌运行控制管理 本章参考文献第六章 水位控制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案例 **节 杭州庆春路隧道江南工作井 第二节 杭州地铁6号线钱江世纪城站 第三节 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天河路站 本章参考文献第七章 沉降控制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案例 **节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 第二节 上海轨道交通11/12号线龙华站 第三节 上海长江路隧道浦西工作井 第四节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汉中路站 第五节 天津机场交通枢纽中心 第六节 昆山人民南路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 本章参考文献附录 深基坑工程隔水帷幕技术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林高,教授,1936年生,湖南常宁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曾任同济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上海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地下水环境组委员。 长期从事渗流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教学与科研,专长于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渗流计算,城市水资源与环境以及工程施工中防治地下水危害。主要研究成果有: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二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反复抽灌作用下土层变形与地下水运动关系研究”和“长期循环荷载下水土共同作用及地下水渗流规律研究”;参加:“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彭越浦泵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获1995年上海市政工程金奖和“上海市吴、闵地区污水外排工程3.1标施工技术研究”获2000年上海市政工程金奖。承担20余项上海市重大工程深基坑施工降水工程。 出版*作有:主编《渗流力学》、《工程降水设计施工与基坑渗流理论》、《基坑工程降水案例》,参编三本专*,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论文有:“黏弹性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地下水渗流特征及降水井设计”、“工程降水引起的前期固结压力增长对软土工程性质影响研究”等。 朱雁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2年生,199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上海力学学会、上海建设科技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历任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项目总工、项目管理部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轨道所副总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 自上海地铁二号线起,长期从事深基坑工程实践,先后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浦东明挖段、外滩观光隧道工作井、多座地铁车站深基坑的施工,自2004年参与某修复工程超深基坑方案研究开始,意识到承压水问题必将成为深基坑工程重大技术瓶颈,以当时上海*深的地铁车站——9号线宜山路站为突破口,进行超深基坑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研究,提出了“城市环境下对承压水危害要以水位控制为前提,沉降控制为中心综合治理”的观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此后,结合上海地铁13号线汉中路、杭州地铁一号线过江区间风井等工程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隔、降、灌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逐步成熟完善。 目前主要从事大型地下工程非开挖施工技术体系的研究。 娄荣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7年生,河南睢县人。199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现就职于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在岩土工程领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基坑围护设计、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建筑物加固、基坑降水、地基基础施工等业务。具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兼任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主要科研成果有:主持完成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地下工程浅层承压水施工回灌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发明人)4项、上海市市级工法3项、***一级工法一“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抽灌一体化施工工法”1项,在全国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2篇,主编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软土地区降水工程施工作业规程》1部、参编上海市行业规范2部、国家行业规范2部。在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近年来参加了全国近百个重大工程的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任务。主编了《基坑工程降水案例》一书。 王建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生,吉林双阳人。199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1999年与2002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随后留校任教。2013年至201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访问学习。现就职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IAEG、ISSMGE、AGU、EAGE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坑降水沉降与沉降控制;隧道光面爆破质量评价与控制;边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抗水压隧道与膨胀土盾构隧道等。先后主持纵向课题10项、横向课题15项,以**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13篇,EI检索27篇,参编上海市规范2部,专*4部,授权发明专利17项,获得软件*作权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第1,第1,第3,第4,第5,第5)、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2)、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发展计划基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