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1星价
¥14.0
(3.6折)
2星价¥14.0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7014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14701418 ; 978-7-5147-0141-8
本书特色
李军林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选择话语理论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武器,以传播学学科角度切入研究对象,本书对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依然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将现实实践保持在一种极富张力的状态中,使它不至于朝着任何一种极端放任自流。并以话语理论研究来发现和分析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包含在话语体系之中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无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总体回顾与评价、话语理论的总体回顾与评价、早期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选择、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与解读等内容。
目录
绪论**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总体回顾与评价 **节 近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述评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研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及其 传播内容的研究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途径的研究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地区早期传播的研究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和 启示研究 六、结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传统文化基础 一、传统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社会构想的契合 二、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契合 三、传统家族本位观念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 观念的契合 四、经世重教和敢于斗争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的契合 五、结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特点:成分 复杂、目的各异 二、传播内容的特点:各有侧重、对错搀杂 三、传播渠道的特点:媒介单一、广度有限 四、传播对象的特点:各有定位、针对性强 五、传播效果的特点:总体显著、影响深远 六、结语第二章 话语理论的总体回顾与评价 **节 巴赫金话语理论概说 一、话语概念及其构成 二、话语本质 三、话语体裁 第二节 福柯话语理论概说 一、知识话语 二、权力话语 三、生命话语 第三节 话语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建构社会现实 二、建构社会关系 三、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选择 **节 传统革命话语的历史发展 一、儒家革命话语的传承及其现代转换 二、农民革命话语的传承及其现代转换 第二节 资产阶级派别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体系的传播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体系的传播 三、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 建构的作用及评价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派别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一、讲习会派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早期传播 二、新世纪派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早期传播 三、无政府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 初步建构的作用及评价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及其中国化 **节 北李南陈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早期传播 二、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早期传播 三、北李南陈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 建构中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一、《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 二、《劳动界》、《劳动音》和《劳动者》对马克思 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 三、《先驱》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 四、早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特点 第三节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初步中国化 一、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二、农民同盟军的问题 三、资产阶级和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问题 四、中国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问题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革命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与解读 **节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与解读 一、关于《共产党宣言》出版和传播的研究 二、关于《共产党宣言》翻译和文本的研究 三、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关系及其作用的研究 四、结语 第二节 《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解读 一、《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解读 三、《资本论》文本的解读 四、《资本论》当代价值的解读 五、结语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历史方位及现代转型 **节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历史地位 一、促成了中国特色革命政党的建立 二、促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确立 三、促成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现代转型 一、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时代局限 三、马克思主义和谐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老子》注评
¥3.9¥11.0 -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20.6¥49.0 -
理想国
¥19.7¥45.8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4.9¥18.0 -
小窗幽记
¥5.7¥19.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7.1¥49.0 -
谈美
¥5.0¥10.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24.8¥45.0 -
谈修养
¥6.0¥20.0 -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16.8¥28.0 -
和颜爱语
¥9.9¥29.8 -
论语讲座
¥6.2¥23.0 -
哲学的边界:关于我在生活世界的讨论
¥18.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1.0¥33.0 -
艺术美学讲演录
¥9.6¥32.0 -
宽容:人类的解放
¥12.7¥39.8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19.9¥32.0 -
我的生命哲学(九品)
¥30.2¥58.0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3.9¥39.8 -
道教史
¥8.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