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813237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208132375 ; 978-7-208-13237-5
本书特色
孙洪康主编的主编《新闻老战士与抗战》以口述笔录的方式,采访了当时亲历抗战的一些新闻工作者,以他们的视角,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对于已经去世新闻工作者,通过整理他们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来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本书附有大量的新闻照片,以增加书籍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本书被列为上海市作协2015年的重点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口述笔录的方式,采访了当时亲历抗战的一些新闻工作者,以他们的视角,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对于已经去世新闻工作者,通过整理他们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来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
目录
报魂——追记矗立在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丰碑
范长江 长江一支笔 胜过百万兵
附录:范长江代表作
卢沟桥畔
台儿庄血战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怎样学做新闻记者
邹韬奋 鞠躬尽瘁奋斗不屈
附录:三位当年的中学生回忆1942年12月6日邹韬
奋到学校演讲的内容和情景
“我看到,希望就在这里”
石西民 应似飞鸿踏雪泥
附录:石西民代表作
平津失守与平汉前线
大战火烧山
陈毅将军访问记
穆青 忠实记录时代
附录:穆青代表作
雁翎队
恽逸群 潜伏在岩井公馆
附录:恽逸群代表作
中国民族抗战的瞻望
发挥全国民力,支持长期抗战
金仲华 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救亡
附录:金仲华代表作
远东风云中的北太平洋
中山先生十六周年忌辰
魏克明 均水忠青松,傲踞太行风
附录:魏克明代表作
春耕工作怎样了?
赵超构 枣园灯火明天下《延安一月》永流芳
附录:赵超构代表作
毛泽东先生访问记
写完了《延安一月》
徐铸成 犹如彗星闪亮在“孤岛”上空
附录:徐铸成代表作
西北大战之展望
胜利不会动摇
陆诒 我父亲穿梭在抗战前线
附录:陆诒代表作
北平战云笼罩
周恩来教我怎样做记者
王维 笔作号角鼓与呼
马达 硝烟烽火锻造出的办报能人
陆灏 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战地记者
附录:陆灏代表作
攻克灵寿城
丁柯 红星照我去战斗
王中 追求真理的新闻战士
附录:王中代表作
工作不要走直线
束纫秋 “孤岛”和“沦陷”时期的抗日战士
附录:束纫秋代表作
在激流中
爱国者
刘庆泗 烽火铸魂沂蒙镌文
附录:刘庆泗代表作
一场出乎意料的遭遇战
蓝石山上抗日死难的英雄们
杨瑛 在抗战中创办《新报》
邹凡扬 隐蔽在新闻队伍中
冯英子 抗日救亡的新闻“侠士”
附录:冯英子代表作
宋军从《江海报》到《解放日报》
高宇 野草不尽江海原
附录:高宇代表作
人参和萝卜
何必一个铜钱劈两半
顾雪雍 随远征军反攻缅甸采访记
抗战中的上海新闻界
后记
节选
《新闻老战士与抗战》: 1937年2月14日晚,上海某机场。 从西安来的飞机刚落地,舱门打开,下来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直奔《大公报》编辑部,连夜伏案疾书。旁边还有《大公报》的总经理胡政之通宵作陪。 年轻人就是当时鼎鼎有名的记者大佬——范长江!此时,他对他的老板说:“我肚子里有的是‘干货’,真想一吐为快啊!”此前两年里,范长江大部分时间在西北部奔波,此次回到《大公报》上海版写稿,是有备而来。 范长江一边写,胡政之一边改。定稿后送国民党新闻检查时被毙。但胡政之考虑到内容太精彩了,于是不怕闯祸,文章照登。 第二天,一篇《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大公报》赫然见报。 报道中写道:“现在共产党之转变,在西北已有不少事实为之证明。在他们的政治理论中,认为中国不能倡导人民阵线,盖人民阵线为国内的对立,中国此时不需要国内对立,中国此时需要和平统一”、“照中国实际政治情形需要,国家的政治机构应当走到‘统一的民族阵线’,即是统一国力,集中力量,以求对外图存。”文章且爱且恨,既揭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又透露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一石激浪,轰动朝野。 当日,国民党三中全会在南京开幕。下午,与会人员读到上海来的《大公报》后大吐舌头。因为,范长江的这篇报道与蒋介石在会上的讲话大相径庭。 蒋介石在会上,既没提到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也没有提到他自己口头答应的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 但是,虽然文章在许多地方写得很隐晦,读者却心如明镜,蒙蔽了两个多月的“西安事变”真相大白于天下,一时哗然。 蒋介石见状,立即把《大公报》总编张季鸾叫去大加训斥。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只好兑现在西安口头答应的部分条件,如撤走西北的“剿匪军”等,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定局。 3月29日,毛泽东从延安给范长江写信:“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蒽。”当时,只有共产党这边知道范长江的此篇报道,凝聚了他相当多的心血、智慧和胆识。原来,一篇《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往短里说花了他两三个月时问采写,往长里说却花了他两三年时间思考。 极具记者职业智慧的范长江,坚守自己的工作信条:昂首做人,俯首作文。意即:昂首做人要做得真诚,俯首作文要做得真实。俯首与昂首只有相结合,才能奏出人生的美妙乐曲。 早在北大读书时,随着日寇的铁蹄侵入华北,范长江预感到全面抗战迟早要爆发。此后1934年6月至9月,他专程从北平南下至南昌,研究江西中央苏区的各种宣传资料,研究红军。他认为,只有团结抗日才是唯一生路。在此后撰写的通讯中,他是**个告诉世人,红军主张抗日,不是“流寇”,并准确预测了红军一定北上和北上的路径。 1935年春,红军主力到达四川西部,北上行动已经证实。范长江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件大事,坐不住了!“何不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去西部呢?这样可以接近红军,甚至进入红军。”如此一想,范长江兴奋得不得了。于是找到《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提出要求。胡政之当即同意。但范长江对胡政之隐瞒了去研究红军的真实目的。 从天津出发,经青岛、上海、重庆,到四川后由成都北上。范长江的这次考察历时十个月,行程数千公里,足迹遍及川、陕、青等西北六省区,大量旅行通讯,陆续寄回天津在《大公报》发表。其中至少有7篇是专门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 西北考察的通讯于1936年8月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名出版,让范长江蜚声海内外。一时,西北地区当权者的种种弊端,更有红军长征的行迹,世人尽晓。 转眼到了1936年秋冬,绥远抗战爆发,随即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时,正在内蒙古考察采访的范长江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中止绥远前线的采访飞到西安。 历尽颠簸、饥饿、绑架等艰辛后,1937年2月3日,范长江抵达《大公报》驻西安办事处。第二天找到杨虎城将军,并在杨公馆见到了周恩来。此后,周恩来与范长江进行了两次长谈,一方面告知了范长江急于了解的“西安事变”真相,另一方面通报了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考虑。范长江听了甚是兴奋。 延安,自己多年日思夜想的地方!那里一定可以找到引领中国前途的钥匙。于是范长江向周恩来提出:“能不能让我去趟延安,见见毛泽东?” ……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6.7¥49.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