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

包邮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

1星价 ¥35.4 (5.2折)
2星价¥35.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719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62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62271932 ; 978-7-5622-7193-2

本书特色

易仲芳所著的《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以时间演变为经,地点变更为纬,“经济学中国化” 为主题,截取1927年—1949年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为研究区间,将考察重点放在群体活动*为频繁、*具影响力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对南开经济研究所建国前创立、发展、繁荣、衰退四个时期(1927-1949年)的学术活动、学术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成败得失进行总结评价。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11章, 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 ; 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组织发展 ; “学术中国化”的内涵、评判标准与社会认知 ; 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及其“中国化”特色与优势 ; 南开经济研究所工业“中国化”之途径探索与抉择等。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学术综述
第三节 研究时段的说明与研究的困难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与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组织发展
**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创立的背景与前提
第二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发展(1927.9一1949.1)
小结

第三章 “学术中国化”的内涵、评判标准与社会认知
**节 “学术中国化”的社会认知
第二节 “学术中国化”的概念厘定
第三节 “学术中国化”两个层面的评判标准
小结

第四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及其“中国化”特色与优势
**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调研概况
第二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研
第三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的“中国化”特色与优势
小结

第五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工业“中国化”之途径探索与抉择
**节 工业化思潮的兴起与南开经济学人对工业“中国化”的主要认知
第二节 南开经济学人对“资本因子”的权衡与论争
第三节 方显廷“工业重心”的思想演变
第四节 陈振汉“工业区位”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小结

第六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农业“中国化”之体系改造与建构
**节 何廉“三农”主张与农业合作理论
第二节 南开经济学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第三节 南开经济学人的乡村工业理论与实践
小结

第七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中国化”经济发展之路的思辨与扬弃
**节 南开经济学人“统制(计划)经济”思想与“计划自由经济”主张简介
第二节 南开经济学人关于国际贸易与外汇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南开经济学人关于财税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南开经济学人的货币金融与物价管制思想
小结

第八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教育“中国化”之模式改革与创新
**节 教改的缘起:“轮回教育”风波
第二节 风波的背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实用性至上:教育“中国化”的探索
小结

第九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之互动合作
**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国民政府的互动合作
第二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工商企业的互动合作
第三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农业的互动合作
第四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学术界的互动合作
小结

第十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之得失囧争
**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之得:学科推进
第二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之失:学理构建
第三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之囧:教研环境
第四节 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中国化”之争:学术“论剑”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节 逆境崛起:艰难时局中’的抗争
第二节 “中国化”: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学术宗旨
第三节 内外兼重:一流团队建设与多元融资渠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易仲芳,1971年2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文学学士、MBA硕士、历史学博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湖北省教育工会特聘理论研究员,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近年来,先后在《经济史》、《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或参与的课题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研究成果评奖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创新提出的“源头参与民主管理的'D+1'模式”得到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高度认可,并在许多高校推广应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