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国家治理透明度报告

包邮2015-国家治理透明度报告

1星价 ¥46.8 (8.5折)
2星价¥46.8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8917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1891709 ; 978-7-5118-9170-9

本书特色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国家机构,特别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专业化、信息化、透明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深入了解我国国家治理透明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动行政透明度和司法透明度的建设,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于2014年5月发起了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和司法公开观察两个项目,开展《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指标体系》的第三次修订以及《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研发,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7个政府机构和90个法院的信息公开制度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评估,得到了大量观察数据和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家机关、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更加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中国行政透明度和司法透明度的发展状况。

内容简介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国家机构,特别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专业化、信息化、透明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深入了解我国国家治理透明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动行政透明度和司法透明度的建设,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于2014年5月发起了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和司法公开观察两个项目,开展《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指标体系》的第三次修订以及《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研发,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7个政府机构和90个法院的信息公开制度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评估,得到了大量观察数据和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家机关、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更加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中国行政透明度和司法透明度的发展状况。

目录

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15年度)**章观察方法及过程  一、观察准备  二、观察实施  三、指标体系  四、观察过程  第二章《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修改及研究  一、指标修改目的  二、具体修改情况说明  三、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指标体系2015简表  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指标体系2015(国务院版)  五、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指标体系2015(地方政府版)  第三章观察结果及分析  一、一级指标  二、二级指标  三、国务院下设机构  四、地方各级政府  五、省级人民政府  六、地级人民政府  七、县级人民政府  八、各省的综合排名  九、相同指标下的总排名(40217)  十、行政透明度与地方经济发达程度没有统计上的关联性  第四章依申请公开专题报告  一、得分情况分析  二、问题及政策建议  第五章单项完成情况统计  一、a项基础配套  二、b项主动公开  三、c项依申请公开  四、d项监督与救济  第六章*佳范例精选  一、行政审批事项的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观察  三、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  四、政府网站的检索功能  五、权力清单与流程  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报告(2015年度)**章观察背景和经过  一、观察的背景  二、观察的发起  三、观察的组织  第二章观察依据和对象  一、《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的适用对象  第三章观察结果和分析  一、全国情况  二、各省情况  第四章观察结论和建议  一、司法公开九大发现  二、司法公开九大建议  附:中国司法公开观察指标体系(2015年版)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媛媛,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2003年)、法学硕士(2007年)、法学博士(2014年),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法律与公共政策。长期关注信息公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实践。主持了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研究项目、“国际知情权日”、“政府信息公开周”、“中国阳光政府奖”等制度实践活动。著有《阳光下的官员——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研究》,主编《中国行政透明度报告》《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论文发表在《行政法学研究》《东方法学》等。  阎天,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高级研究员。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J.S.D.)和法学硕士(LL.M.),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和法学学士。研究行政法、宪法、劳动法。著有《川上行舟——平权改革与法治变迁》等,译有《反就业歧视法国际前沿读本》等,论文发表在《中外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  彭錞,1985年12月生于湖南。牛津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士。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行政法、法律与公共政策。曾在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China-EU Law Journal, Hong Kong Law Journal,《法制与社会发展》《行政法论丛》《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篇,在《法制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The Diplomat等公共媒体上发表中英文时评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