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应用硅藻释读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
1星价
¥22.4
(7.0折)
2星价¥22.4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5354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2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62535454 ; 978-7-5625-3545-4
本书特色
孙美琴编著的《应用硅藻释读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通过对取自南海的62个站位的表层样品和3个柱状岩芯进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和己有的研究资料,查明了该海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了硅藻分布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内容简介
《应用硅藻释读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通过对取自南海的62个站位的表层样品和3个柱状岩芯进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和己有的研究资料,查明了该海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了硅藻分布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古海洋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南海的古海洋学研究
第三节 硅藻的研究与进展
一、硅藻研究简史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四节 选题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节 南海位置及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第二节 海底沉积物特征
第三节 南海现代表层海流及水温和盐度的分布
第四节 上升流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节 研究材料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硅藻样品分析
二、沉积物粒度分析
三、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
四、地质年代测定
第四章 南海表层和柱样沉积物硅藻分类
**节 本次发现的新种和新记录种
一、新种
二、我国的新记录种
第二节 种类与生态特征
第五章 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分布及环境意义
**节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一、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二、粒度参数分布特征
第二节 硅藻属种组成
第三节 优势种生态环境划分
第四节 硅藻分布特征
第五节 硅藻组合分区
第六节 南海硅藻生态特征
第七节 影响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海底地质地貌的影响
二、水动力的影响
三、沉积速率的影响
四、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八节 典型硅藻种类及其环境意义
第六章 柱状沉积物记录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节 年代框架
一、14C测年
二、碳酸盐地层学
三、沉积速率
第二节 柱状沉积物岩性和粒度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SA08-34孑乙
二、SA09-90孔
三、SAl3-76孔
第三节 柱状岩芯中的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一、SA08-34孔
二、SAl3-76孔
三、SA09-90孔
第四节 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SA08-34孔
二、SA09-90孔
第五节 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生产力演化
一、古生产力的不同记录
二、SA08-34孔各古生产力指标对比
第六节 古上升流与古季风演化
第七节 新仙女木和Heinrich事件
第八节 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节 古海洋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南海的古海洋学研究
第三节 硅藻的研究与进展
一、硅藻研究简史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四节 选题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节 南海位置及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第二节 海底沉积物特征
第三节 南海现代表层海流及水温和盐度的分布
第四节 上升流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节 研究材料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硅藻样品分析
二、沉积物粒度分析
三、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
四、地质年代测定
第四章 南海表层和柱样沉积物硅藻分类
**节 本次发现的新种和新记录种
一、新种
二、我国的新记录种
第二节 种类与生态特征
第五章 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分布及环境意义
**节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一、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二、粒度参数分布特征
第二节 硅藻属种组成
第三节 优势种生态环境划分
第四节 硅藻分布特征
第五节 硅藻组合分区
第六节 南海硅藻生态特征
第七节 影响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海底地质地貌的影响
二、水动力的影响
三、沉积速率的影响
四、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八节 典型硅藻种类及其环境意义
第六章 柱状沉积物记录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节 年代框架
一、14C测年
二、碳酸盐地层学
三、沉积速率
第二节 柱状沉积物岩性和粒度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SA08-34孑乙
二、SA09-90孔
三、SAl3-76孔
第三节 柱状岩芯中的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一、SA08-34孔
二、SAl3-76孔
三、SA09-90孔
第四节 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SA08-34孔
二、SA09-90孔
第五节 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生产力演化
一、古生产力的不同记录
二、SA08-34孔各古生产力指标对比
第六节 古上升流与古季风演化
第七节 新仙女木和Heinrich事件
第八节 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89.6¥128.0 -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高等职业教育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教材)
¥26.3¥46.0 -
服装裁剪入门及板样70例
¥11.3¥19.9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袖珍实用色谱
¥13.1¥45.0 -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
¥4.3¥11.5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
¥82.6¥118.0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广州公交服务再提升探索与实践
¥57.0¥80.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手术机器人导航与控制
¥118.9¥169.8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继电保护原理
¥30.4¥49.0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
¥39.0¥69.0 -
船舶分段装配
¥58.6¥80.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5.6¥95.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