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启蒙道德哲学
读者评分
3分

启蒙道德哲学

1星价 ¥41.0 (3.8折)
2星价¥40.0 定价¥10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ztw***(三星用户)

是写的差乱,还是我理解力差。

2024-04-29 22:17:39
0 0
ztw***(三星用户)

不错的好书。

2023-11-19 07:50:07
0 1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47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3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54793 ; 978-7-5161-5479-3

内容简介

  近代启蒙道德是在古代目的论伦理和中世纪神义论道德的崩溃下兴起的,是一种自由论的道德。启蒙道德哲学反对对人进行自然因果性的解释,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出自自然的必然性,而是出自自由的意志决定,因此对道德的解释必须诉诸自由,自由是启蒙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前提。范志均*的《启蒙道德哲学》先行探讨了道德的现代性问题,接着考察了前启蒙的宗教和道德,以及近代哲学的自由本体论,然后基于自由的逻辑阐释了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法和幸福论道德,分析了休谟和卢梭的同情道德,百科全书派的功利主义道德,*后把康德自由自律的道德看作成形的启蒙道德形态。

目录

导论
一 什么是启蒙
二 启蒙道德及其现代性问题
三 基于自由的现代启蒙道德形态
**章 启蒙道德形成的理论前提
一 理性自由与启蒙道德的道德前提
二 意志自由与启蒙道德的宗教前提
三 人文主义伦理的现代嬗变
第二章 启蒙道德的自由本体论奠基
一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必然与自由问题
二 康德与道德的自由本体论奠基
第三章 霍布斯与启蒙道德的发生
一 自由问题
二 霍布斯与启蒙道德哲学的开端
三 霍布斯与启蒙道德哲学转向
第四章 自由与幸福
一 自然法与自由
二 回归人性论
三 自由与幸福
第五章 自由与同情
一 道德的情感转折
二 情感在人性中的位置
三 自由逻辑
四 同情与正义
第六章 幸福与自由
一 道德决定论
二 功利主义道德
三 幸福与自由
第七章 两种自由的冲突
一 道德的自由基础
二 两种自由的冲突
三 自由与好人
四 从好人到好公民
第八章 自由自律的启蒙道德形态
一 康德对道德的自由奠基
二 从自由到自律道德
三 从自律道德到自由
四 从自由的人到自由的公民
第九章 启蒙道德哲学的危机 +
一 浪漫主义与激进启蒙
二 世俗与高贵的紧张
三 启蒙理性的辩证法
四 是与应当问题
五 正当与善的张力
六 好人与好公民的分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启蒙道德哲学》:  支配父亲的自然法也是*终支配儿子的自然法,父亲因为遵从自然法而成为自由的人,儿子也因为服从自然法而成为自由的人:“如果这种理性的状态、这种成年使一个人自由,同样的情况也可以使他的儿子自由”;如果自然法“曾使父亲自由,它也该使儿子自由”,“在一个人尚未达到自由的状态,他的悟性还不适于驾驭他的意志之前,必须有人来管理他,作为支配他的一种意志。但是过了这个阶段,父亲和儿子,正如导师和成年之后的徒弟一样,都同等地自由了,他们同样地受制于同一法律,不论他们只是处在自然状态而受自然法的约束或受一个已成立的政府的明文法的约束,父亲对他的儿子的生命、自由或财产,都不再享有任何管辖权”。据此可以推知,父母有对儿女的监护权,但是这种监护权不是从父权,即从父亲的所有权推出来的,而是从父亲对上帝的义务中推出来的,它是短暂的而不是永久性的,随着儿女长大成人,理性成熟,它随之被解除了。  对洛克来说,人要为上帝负责,而作为父亲,他对上帝尽的责任就在于做一个启蒙者,帮助自己的孩子从一个非理性的人成长为理性的人,成为一个遵守法则的自由人。父亲应当依照上帝颁布的自然法教导孩子,而一旦孩子成为理性之人,他就只服从上帝及上帝的意志命令,理性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无须再听从父亲的教诲和监护。在理性面前,孩子与父亲是平等的。这是洛克从理性自然法义务论的逻辑得出的现代启蒙主义的结论。它完全不同于中国近代自然进化论的启蒙主义逻辑,依据这种逻辑,自然是进化的,人也是进化的,因此后面一代应该强于上一代。  洛克的理性主义立场使他主张,“法”不是阻碍自由,而是促使人走向自由的东西。而现代中国人是缺失这种理性主义的。中国人有理性,但却并非成熟的恪守普遍法则的理性,而是不成熟的不受普遍自然法约束的理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还不是自由的,还处于需要监护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启蒙。依据中国的传统,“父慈子孝”是一种相互性的义务,是伴随父子关系始终的。但是我们并没有从中提炼出自然法或道德律的观念,找到超越父与子差序关系而彼此平等和共同遵守的普遍法则。  ……

作者简介

范志均(原名范志军),河南潢川人。2003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副教授。在学术中思考当下中国的问题,生成现代性的中国表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启蒙道德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尼采哲学,以及先秦儒家等领域,以尝试会通西学与儒家为学术宗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