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

1星价 ¥22.4 (3.8折)
2星价¥21.8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566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16175668 ; 978-7-5161-7566-8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切入研究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收集并处理2002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数据,用数字解读电影产业现状。基于相关事实,对文化资本的生成与积累、文化资本的深化与拓展、文化资本的生成结构以及电影产业的艺术自主与资本转换等重要问题,逐一作了深入探讨。文化资本的概念将资本扩大到各种非物质性的领域,资本除了直接转换成金钱的经济形式之外,它还以文化的形式存在。电影场域之中生产者及其公司团体的文化素养、文化资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当下文化生产的关键因素。文化资本通过电影生产者的文化实践、影片的文本表达得以积累,并且凭借电影奖项、教育体制和观众评价等社会机制的认可而得以扩展。本书在电影产业研究中采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分析和文化阐释结合起来。全书客观地呈现近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面貌,一方面展开以客观数据、经验证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展开以文本细读、理论阐述为基础的文化研究,是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切入研究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收集并处理2002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数据,用数字解读电影产业现状。基于相关事实,对文化资本的生成与积累、文化资本的深化与拓展、文化资本的生成结构以及电影产业的艺术自主与资本转换等重要问题,逐一作了深入探讨。文化资本的概念将资本扩大到各种非物质性的领域,资本除了直接转换成金钱的经济形式之外,它还以文化的形式存在。电影场域之中生产者及其公司团体的文化素养、文化资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当下文化生产的关键因素。文化资本通过电影生产者的文化实践、影片的文本表达得以积累,并且凭借电影奖项、教育体制和观众评价等社会机制的认可而得以扩展。本书在电影产业研究中采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分析和文化阐释结合起来。全书客观地呈现近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面貌,一方面展开以客观数据、经验证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展开以文本细读、理论阐述为基础的文化研究,是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著作。

目录

序言绪论**章 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 **节 2012-2014年中国电影现状 第二节 资本运作的电影产业 第三节 国家引导的电影产业 第四节 新的电影场的形成第二章 文化资本的生成与积累 **节 资本与文化资本 第二节 电影的票房排名 第三节 文化资本的“性情”主体 第四节 文化资本的承载客体第三章 文化资本的深化与拓展 **节 中国电影的评奖机制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教育再生产 第三节 受众反应的数据统计与文化阐释 第四节 资本运作下电影经典的建构第四章 文化资本的生成结构 **节 商业电影:票房大腕的资本累积 第二节 庙堂之下:国营企业的影像表达 第三节 港式文化:香港导演的影响与合作 第四节 新晋力量:身份转变或跨行业占位第五章 电影产业的艺术自主 **节 艺术自律与艺术他律 第二节 电影生产的资金困惑 第三节 电影生产的自主性问题 第四节 文化资本的转换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才庶,女,1985年12月生于浙江温州。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现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影视文化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电影》、《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邮箱:zhoucaishu2006@163.com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