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222569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122256959 ; 978-7-122-25695-9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世界能源结构尤其是中国的能源结构现状和未来出发,总结梳理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技术的新进展。捕集技术中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捕集技术、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捕集技术、极稀浓度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二氧化碳的利用方面,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化学固定为高分子材料和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化学固定为能源化学品等技术。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发电、冶金等领域从事二氧化碳捕集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二氧化碳利用的研发人员、企业和政府从事碳减排管理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由该领域国内的学者编著,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科学研究和工业化的新进展,并且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参考价值,特予推荐。
目录
作者简介
王献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曾任科技部“十五”“863” 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防先进材料专家组成员。现任中科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O2化工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担任《高分子学报》、《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王献红研究员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导电高分子和二氧化碳共聚物。编著专著一部,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获权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1项,申报并公开国际专利2项,申报并公开中国发明专利61项。王献红研究员从1998年开始领导项目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的研究,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剂,与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合作,于2004年2月建立了世界上首条千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生产线,实现了二氧化碳塑料工业化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突破,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96.0¥128.0 -
服装裁剪入门及板样70例
¥11.3¥19.9 -
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
¥38.1¥128.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地下金属矿山灾害防治技术
¥26.5¥75.0 -
图解汽车线束技术
¥55.6¥78.0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35.6¥48.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广州公交服务再提升探索与实践
¥57.0¥80.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顶管施工技术
¥20.8¥36.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
¥43.9¥78.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5.6¥95.0 -
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钛酸镧锂基电解质研究
¥48.0¥58.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