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38056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6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53805696 ; 978-7-5538-0569-6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大学》《中庸》。 《大学》,儒家经典,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全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全篇以“中庸”作为*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
内容简介
国学入门之经典教科书 与《论语》《孟子》合称儒家“四书” 百部传世文学经典 文化根脉 成长必读
目录
相关资料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朱熹
作者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大戴礼记》记载有他的言行,相传《大学》为他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子思(前483—前402)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受业于曾子。他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本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中庸》)。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相传是他的著作。
-
谈文学
¥7.0¥20.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1.5¥31.0 -
宝葫芦的秘密
¥13.6¥23.0 -
十万个为什么
¥12.0¥20.0 -
长篇小说:一九八四
¥20.2¥45.0 -
老人与海
¥6.9¥28.0 -
想念地坛
¥13.2¥36.0 -
儒林外史
¥14.9¥39.8 -
三国演义-(全二册)
¥17.5¥30.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0.2¥32.0 -
灰尘的旅行
¥16.4¥28.0 -
骆驼祥子
¥15.3¥26.0 -
经典常谈
¥12.8¥20.0 -
写作课
¥17.1¥46.0 -
朝花夕拾
¥5.2¥16.8 -
汤姆索亚历险记
¥17.9¥39.8 -
爱的教育
¥6.4¥13.8 -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15.3¥22.0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5.1¥38.0 -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3.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