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解释与适用研究

包邮刑法解释与适用研究

1星价 ¥34.3 (7.0折)
2星价¥34.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89207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11892072 ; 978-7-5118-9207-2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审判中应当如何具体运用和解释刑法为主轴,结合丰富具体的审判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深奥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和理论,使刑法解释适用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  在刑法解释方法上,对各种解释方法的规则进行了概括,丰富了刑法解释方法的内容;提出只有可预测性才能作为刑法解释的原则;在证据的采信上,对各种证据的特点和可信性进行了提炼,观点新颖且务实;对于刑事推定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把刑事推定的架构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对刑事推定的反驳标准、交通肇事责任推定、毒品犯罪推定等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对于刑法解释理念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对各种理念在刑事审判中应该如何运用,结合实际进行了透彻且有新意剖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审判中应当如何具体运用和解释刑法为主轴,结合丰富具体的审判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深奥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和理论,使刑法解释适用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 在刑法解释方法上,对各种解释方法的规则进行了概括,丰富了刑法解释方法的内容;提出只有可预测性才能作为刑法解释的原则;在证据的采信上,对各种证据的特点和可信性进行了提炼,观点新颖且务实;对于刑事推定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把刑事推定的架构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对刑事推定的反驳标准、交通肇事责任推定、毒品犯罪推定等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对于刑法解释理念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对各种理念在刑事审判中应该如何运用,结合实际进行了透彻且有新意剖析。

目录

**章刑法解释的思维方法(引论)第二章法官是否有权解释法律一、法官释法权的现状二、法官释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三、法官解释法律的特点和意义第三章刑法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节刑法解释方法分类第二节文义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三节历史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一、历史解释是依据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历程解释法律二、历史解释比较接近法律的形式正义三、历史解释的不足四、历史解释与其他解释方法的关系第四节体系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五节目的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一、关于法律目的的含义二、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三、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第六节当然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七节扩张解释和限缩解释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一、扩张解释的含义二、关于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三、关于扩张解释与类比推理第八节关于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问题第四章关于事实认定问题**节关于各类证据的特点问题一、物证、书证的特点二、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特点三、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特点四、鉴定意见的特点五、证人证言的特点六、被害人陈述的特点七、被告人供述的特点八、辨认笔录的特点九、破案经过第二节关于证据采信原则问题第三节关于证明标准问题第五章刑事推定**节推定的一般特征一、推定的逻辑结构二、关于经验法则三、推定允许反驳四、推定是刑事司法**的证明方法五、刑事推定与有罪推定的区别六、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别第二节推定中的疑难问题一、关于法律推定的反驳标准问题二、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法律推定问题三、关于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法律推定问题四、被害人下落不明案件可否推定为死亡的问题第三节“存疑时有利于被告”辨析一、“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概念及其法律机理二、法律之疑不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三、关于事实之疑的认定四、“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例外情形五、“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定位第六章刑法解释的理念**节公平正义理念第二节人权保障理念一、关于“不冤枉一个好人”与“不放过一个坏人”的观念二、关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观念三、罪刑法定主义理念四、保障被告人的人格尊严第三节罪刑相适应理念一、罚当其罪的理论基础二、罪行轻重的研判三、犯罪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四、罚当其罪与量刑规范化的关系五、刑罚制度设计要更科学第四节刑法谦抑性理念一、刑法谦抑性在刑事立法上的体现二、刑法谦抑性在刑法适用上的体现三、刑法谦抑性在“行政犯”中的适用第五节情、理、法相统一理念一、行为的特殊性是情理法统一的基础二、在法律解释的价值判断中实现情、理、法的统一三、法律应遵守*低限度的道德四、法律解释应该具有纠偏功能五、在司法层面不能机械执法第七章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节刑事政策的概念一、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二、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刑事政策概念的理解第二节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的演变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二、“严打”刑事政策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第三节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的关系一、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指导作用二、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的指导作用三、刑事政策不可逾越刑法第四节刑事政策的难点问题一、关于死刑政策的理解与把握问题二、关于民事赔偿与从宽处罚问题三、关于群体性事件处理问题四、关于缓刑的平等适用问题第八章刑法解释与民意一、民意的概念和特质二、司法应该如何对待民意三、主张司法应当排斥民意的观点不能成立四、如何避免法律解释偏离民意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延和:男,一九六四年十月生,汉族,吉林省东辽县人。一九八六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二〇〇〇年在吉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导师何鹏教授。现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刑三庭副庭长。在《人民司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三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