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13564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1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511356475 ; 978-7-5113-5647-5
本书特色
由黄晓坚编著的这本《华侨抗战影像实录(附光盘历史的诠释)(精)》的资料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选的历史照片(含档案复印件),主要来自作者历年来主持或参与有关单位主办的相关展览、陈列所接触到的照片及图集,兼及部分涉侨新著收录的珍贵插图和海内外朋友专供的新近发现或推出的影像资料;二是作者的研究论文(含图表),包括所撰反映华侨对祖国抗战贡献、抗战时期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的综述性论文,以及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专栏等处的文章。
内容简介
《华侨抗战影像实录 历史的诠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像资料丰富。在以往若干画册的基础上,《华侨抗战影像实录 历史的诠释》不仅吸收了许多近年来国内公开或内部出版物所登载的专题图片,还采用了不少网上披露的影像资料。其来源不仅有国内的,还有海外的。二是文字诠释到位。对于书中采用的影像图片资料,笔者尝试从学术的角度和历史的观点,尽可能地为读者进行专业的诠释。书中不仅有图解,还有释文、专文,并附有若干论文作为绪论和附录,以满足读者不同层面的需要。三是内容体系完整。《华侨抗战影像实录 历史的诠释》从战前华侨社会的叙述开始,探讨华侨爱国抗日的社会根源;对于战后的相关活动,也尽量予以反映。无论全国抗战还是局部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是共产党敌后战场、南洋地区还是美洲地区、中国抗日还是国际抗日,都力求有所兼顾、避免阙如。尤其是,对于华侨因支援祖国抗战而招致的重大“牺牲”——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华侨抗战影像实录 历史的诠释》也给予大量的展现,而没有满足于再现华侨对祖国的“贡献”之上。
目录
**篇 去国怀乡 血脉相连
**章 华侨社会的形成与结构
第二章 爱国抗日的历史渊源
第二篇 烽火连天 誓为后盾
**章 九一八事变在华侨社会中的反响
第二章 支援一二八上海抗战
第三章 从抗日反蒋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篇 众志成城 团结御侮
**章 组织抗日团体
第二章 发动抗日宣传
第三章 维护抗日大局
第四篇 输财助战 对日制裁
**章 抗日捐款
第二章 捐献军需物资
第三章 认购救国公债
第四章 增寄侨汇与投资大西南
第五章 对日经济制裁
第五篇 共赴国难 浴血疆场
**章 热血青年参军参战
第二章 专门人才回国服务
第三章 南侨机工抢运军需
第六篇 雪中送炭 患难真情
**章 中共对侨统战工作及反响
第二章 新四军中的华侨将士
第三章 华侨对华南抗日武装的支持
第七篇 杀戮劫掠 侨社浩劫
**章 轰炸、检证、肃清、屠杀与劳役、奸淫
第二章 残害中国外交官、爱国侨领和文化界人士
第三章 疯狂的经济攫夺
第八篇 敌后抗日 血洒南洋
**章 马来亚华侨抗日活动
第二章 菲律宾华侨奋袂杀敌
第三章 南洋其它地区华侨的抵抗活动
第九篇 参军参战 功勋彪炳
**章 美国华侨参军参战
第二章 其它地区华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十篇 欢呼胜利 缅怀追思
**章 庆祝抗战胜利
第二章 悼念蒙难同胞
第三章 铭记历史功勋
附录
华侨与抗日战争大事记(1931-1945)
抗战时期回国服务华侨机工考
抗战时期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汪伪政府侨务述评(1940-1941)
关于华侨与抗日战争研究的若干问题
主要参考资料
跋
节选
《华侨抗战影像实录(历史的诠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8月22日刊文“中国人何时开始侨居海外?”较为清晰地描述了中国人侨居海外的情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零星地侨居海外。当时国人侨居海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海商“住番”,二是僧侣取经,三是难民迁徙。 早期侨居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多以“唐人”自居,谓祖国和家乡为“唐山”,其聚居的社区亦称作“唐人街”。他们果然都是在唐朝年间从中国移居海外的吗?其实不尽然。 关于古时中国人移居海外的事迹,历史上有过许多记载。如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的叔父不愿侍奉周武王而入朝鲜,教当地人民种田、养蚕、讲习礼仪,并为他们制定了八条禁令;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派3,000童男童女东渡,结果一去不返,至今日本还有不少纪念遗址及香火祭祀。当然,这些移民事件都还只是难以确证的传说而已。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秦汉封建王朝的建立和中外交通的开辟,*迟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零星地侨居海外。当时国人侨居海外主要有这么三种类型:一是海商“住番”。当时国人通常乘11、12月份的东北季风从华南沿海南下中南半岛、暹罗湾和印度一带,再乘7、8月份的西南季风返回。因错过回航季风时节需要“住冬”、“驻番”,或因贸易需要滞留数年,于是便出现了寄寓海外的华商。 二是僧侣取经。从魏晋南北朝至北宋年间,中国僧人西行求法译经的活动前后绵延八九百年,涉及僧人数以百计,他们多在印度尼西亚、南亚一带侨居多年,其中著名的便有东晋的法显,唐朝的玄奘和义净。还有一些中国僧侣侨居国外传播佛教,如唐朝的鉴真和尚便多次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 三是难民迁徙。从五胡乱华开始,每当王朝末年,总有大批国内军民为躲避战乱而移居东南亚地区。 特别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军攻略岭南时,很多当地百姓避居东南亚,使得那里的中国人大增,“唐人”出处或源于此;而在宋末、明末,则有更多的皇亲贵族或流散官兵集体逃亡东南亚,越南等地出现的大批“明香”(意即大明香火,明人后裔之意)即是明证。据估计,在南宋末年,移居东南亚地区的中国人为数约有十万;而在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数字已达百万之众。 中国人侨居海外,带去了中国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快了当地的开发和社会发展进程;同时,来自海外的殊方异物、工艺技术和文化艺术也大量输入中国,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就以佛教文化的传人来说,其在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民俗风尚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而在明清以后,吕宋(今菲律宾)华侨将原产拉丁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如红薯、玉米、马铃薯等传人祖国,促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革命”,缓解了中国因人多地少和灾荒频发而造成的粮食不足问题,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幸的是,由于倭寇侵扰、反清复明势力的威胁和西方殖民主义的东侵,中国明清两代陆续实行闭关锁国的自我保护政策,中国人的出国与回国均受到严重的影响。 ……
-
中国近代史
¥16.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8.6¥4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4.1¥38.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16.4¥4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8.6¥2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3.4¥32.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3.0¥39.9 -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26.5¥52.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