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余琐忆 我的编辑之路
读者评分
5分

编余琐忆 我的编辑之路

1星价 ¥13.3 (3.8折)
2星价¥13.0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538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06853835 ; 978-7-5068-5383-5

本书特色

徐兆淮著的《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学者和编辑的眼光,用近似随笔的文体,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史、期刊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史料,为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可供回忆的痕迹! 徐兆淮是一个十分认真和勤勉的人,除了撰写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外,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往事与故人的回忆之中。从王蒙、李国文、邵燕祥、从维熙、汪曾祺、林斤澜、宗璞、袁鹰、柳萌、阎纲、林希、艾煊、高晓声、陆文夫、张弦、宋词、戴厚英、何士光、杨苡、忆明珠、章品镇、俞律、叶子铭、陈辽这样的老一辈与平辈作家和师长,到晚辈作家王安忆、梁晓声、贾平凹、阎连科等,他的记叙给上一世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部作品问世与编辑不可分割的关系。

内容简介

  我渴望在我的*后的人生落幕之前,能为自己记下这辈子人生的辛酸苦辣,同时也为我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痕迹,哪怕是淡淡的浅浅的也好。我无法知道今后的人生还会给我留下多长的时光,我唯有抓牢这人生的*后时光,实现我的这一*后的愿望。我仿佛觉得,唯有这样,才算没有虚度此生,辜负曾来过人世间走过的这一旅程。

目录

一 编余琐忆
关于王蒙与稀粥的随想
且说李国文的华丽转身
邵燕祥与他的“杂文作坊”
苦难人生血泪文字
——从维熙印象
怀念绍棠
汪老与林老:短篇圣手·文坛双璧
——汪曾祺、林斤澜为人为文印象
问候·祝福·回忆
——宗璞印象记
袁鹰与老人写作
柳萌:从事业型编辑到编辑型作家
阎纲:一位值得敬仰的老编辑
林希:一位素未谋面的作家朋友
我心中的艾煊先生
——写于艾煊逝世八周年纪念之际
我所知道的高晓声
——写于高晓声逝世10周年纪念
辉煌过后的寂寞
——写于陆文夫逝世6周年纪念
才情相济正当时情海沉浮已茫然
——忆才子型作家张弦
才情并茂诗文双秀
——宋词及其诗文印象
无法兑现的稿约
——追忆戴厚英二三事
迟到的问候与谢意
——悼念李肇正
读者·作家·文友
——杨苡和她编注的《雪泥集》阅读随想
随意点染皆成趣任情挥洒味亦浓
——忆明珠散文阅读随想
史铁生:我所认识的身残心智型作家朋友
《钟山》与天津作家的姻缘
且说王安忆与《钟山》的友好合作
一位灵智长者的精神探索
——何士光与他的《今生》阅读随想
……
二 编辑絮语
展开全部

节选

  《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  对于国文在70岁左右由写小说转为改写散文随笔的缘由,如前所说,简言之,可视为作家的自觉追求和文学创新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文学才华和学识修养的体现。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精力的变化而出现的华丽转身,曾经发生在老一辈作家(如茅盾、巴金)身上,也曾经发生在与国文同辈作家身上(如王蒙、从维熙)。然而,国文近十几年的散文、随笔毕竟又有着他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因而,往往如同他的八九十年代的小说一样,同样吸引着读者和文学界关注的目光。如前所说,年近七旬,国文在尝试写了几百万字,长、中、短各种小说体裁,并陆续荣获过全国大奖之后,他的创作便开始自觉地由虚构体小说转向了散文随笔,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新的选择,一种华丽转身,或许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规律使然。聪明如他者自然明白,昔日的生活积累与苦难人生中获得的体验已经宣泄、倾诉完毕,他今后的创作需要重新选择与定位,调整自己的创作方位,更需要补充、调动新的知识结构,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对于一个有自觉追求、勇于创新的作家来说,一旦发现文思不畅、创造力衰减之时,他是决计不愿重复自己的。于是,年过七旬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并理解他为何及时从小说创作抽身而出,转而为《文学自由谈》《随笔》等期刊开辟特约专栏,主要致力于散文随笔创作了。  即以发表在《钟山》上的几篇随笔而言,《三国三题》借三国三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可怜一曲(长生殿)》则取材于清代文人洪舁与他的名剧《长生殿》的命运沉浮,实际讲的是中国文字狱的兴衰,引人联想的,却是当代文坛所演绎的一出出冤假错案,抨击的则不仅是封建帝王,还有文场那些专打小报告的小人。而《唐末食人考》考之二十四史等文史典籍及野史文献,实际笔墨所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以革命的名义所施行的种种非人道反人性的野蛮行径。在揶揄嬉笑的背后,实则充满着一个作家对现实的关注精神。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编发李国文给《钟山》的一篇篇文化历史随笔时,还以为这只是国文在小说创作连获大奖过后,偶尔为之地写些散文随笔以作创作调剂之需,其后,当我得知他在《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上连续发表长篇文化历史随笔,成为特约专栏作家时,我才明白,对于写惯小说且又是“获奖专业户”的作家来说,这实在是一次国文由小说到散文随笔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他陆续出版了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楼外谈红》《大雅村言》《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且大为畅销、一版再版之后,我方才领悟到,对于李国文创作华丽转身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应该是值得文学评论界给予更多的评论与关注的。  作为读者和朋友,作为国文发在《钟山》作品的责编,我自然为国文转身致力于散文随笔之后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而高兴不已。作为评论工作者,有时我又不免为评论界对国文创作的关注度不够,以及总体评价与国文随笔创作成就的不对称而深表遗憾。为此,我宁愿相信,散文评论家韩小蕙所说:李国文是“卓然一随笔大师”,是“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的'五好先生一'。这当是对国文为人为文的中肯评价。在当代作家中,由写小说转身写散文随笔者甚多,然而,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成就者,委实并不多见。  ……

作者简介

徐兆淮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淮安。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钟山》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作协理事。1974年从北京文学研究所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艰难的寻找》《新时期小说读解》(合作)《编余丛谈》《编辑絮语》等,发表文学评论、散文随笔及有关编辑工作、编辑修养、期刊研究方面的文章近百万字。评论集获省级优秀评论奖,散文随笔获省市级优秀作品奖。责编的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太阳出世》、《涅槃》和话剧《秦王李世民》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主编的刊物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省十佳期刊称号。2000年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编辑奖,同年评为省优秀出版工作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