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马克思的感性活动论研究-一个生存现象学视角的探索
1星价
¥53.4
(7.7折)
2星价¥53.4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81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5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6168110 ; 978-7-5161-6811-0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是其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及哲学变革的枢轴。《马克思的感性活动论研究--一个生存现象学视角的探索/兰州大学敦煌学与人文科学系列研究哲学丛书》致力于追问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如何可能”。为此,作者分别从发生线索、文本依据、主要内容、通达视域、理论意义五个方面对该主题予以探讨。全书自觉将马克思哲学重置于中西两大哲学系统之中,以生存现象学为视角,指证马克思学说的性质本质上是历史现象学的。这一指证既超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三种对立”,也构成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前提。
目录
绪论
引言 恢复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原初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节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种对立及其根源
第二节 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
一 实践概念的困境及界定
二 恢复感性活动的必要性
三 重提感性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 马克思感性活动论如何借鉴现象学方法
**章 当代西方哲学家对马克思感性活动论的解读
**节 海德格尔的“误读”:一种新时代的关于劳动的形而上学
一 恩格斯的论断和海德格尔的挑战
二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本质区别:两种不同的劳动对象化观点
三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致思的相通和差异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发展”:从劳动解放论到爱欲解放论
一 《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概要》的初步尝试
二 劳动如何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三 爱欲解放论与“新感性”的生成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重建”:感性活动的二重裂变
一 马克思的贡献:通过“社会劳动”对黑格尔批判的批判
二 马克思的失误:把交往活动归结为工具活动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认识批判危机”
小结 马克思感性活动论与意识现象学的空场
第二章 感性活动的自明性与黑格尔哲学批判
**节 近代哲学的基本困境与黑格尔哲学的形式统
一 近代哲学的基本困境
二 黑格尔哲学的形式统一
三 重审《精神现象学》的开端
第二节 费尔巴哈哲学的突破和局限
一 感性对象性与意识内在性的基本对立
二 感性直观与重返意识内在性的必然性
第三节 感性活动本体论与“思想居所的革命”
一 感性活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二 感性活动作为“形式指示”及其三重规定性
三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五次批判
小结感性活动论对心物二元论的统摄与超越
第三章 感性活动的自否定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节 《巴黎手稿》之现象学解:感性活动作为异化劳动
一 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与异化劳动
二 从异化劳动到劳动异化
三 从劳动异化到劳动对象化
四 从劳动对象化到对象性活动
五 马克思的“存在论差异”:对象化和异化区分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感性活动作为物质生产活动
一 马克思论存在: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二 马克思论时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三 马克思论“真实的思想的过程”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感性活动作为“赋形之火的活劳动”
一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方法论前提
二 抽象如何成为统治:商品、货币和资本的生存现象学分析
三 “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感性活动的自否定机制
小结《资本论》与马克思思想的科学与哲学之争
第四章 感性活动的社会性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节 共产主义为何不只是“党派”和“世界观”
一 马克思早期对共产主义的看法
二 共产主义诸形态及其批判
三 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两种通常误读
第二节 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自行道出”如何可能
一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二 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三 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运动与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
一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冲突
二 马克思的反批判:个体存在的历史生成和社会维度
三 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
小结共产主义运动与人道主义和实证主义之争
第五章 感性活动论与现代性问题
**节 感性活动论与哲学终结论
一 马克思终结了何种意义上的哲学
二 马克思哲学与世界观
三 “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感性活动论与欧洲虚无主义
一 海德格尔理解的虚无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根据”
三 感性活动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感性活动论与现代性悖论
一 感性活动论与启蒙理性、浪漫主义
二 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性悖论及其根源
三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余论 感性活动本体论如何成为沟通中西哲学的中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言 恢复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原初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节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种对立及其根源
第二节 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
一 实践概念的困境及界定
二 恢复感性活动的必要性
三 重提感性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 马克思感性活动论如何借鉴现象学方法
**章 当代西方哲学家对马克思感性活动论的解读
**节 海德格尔的“误读”:一种新时代的关于劳动的形而上学
一 恩格斯的论断和海德格尔的挑战
二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本质区别:两种不同的劳动对象化观点
三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致思的相通和差异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发展”:从劳动解放论到爱欲解放论
一 《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概要》的初步尝试
二 劳动如何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三 爱欲解放论与“新感性”的生成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重建”:感性活动的二重裂变
一 马克思的贡献:通过“社会劳动”对黑格尔批判的批判
二 马克思的失误:把交往活动归结为工具活动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认识批判危机”
小结 马克思感性活动论与意识现象学的空场
第二章 感性活动的自明性与黑格尔哲学批判
**节 近代哲学的基本困境与黑格尔哲学的形式统
一 近代哲学的基本困境
二 黑格尔哲学的形式统一
三 重审《精神现象学》的开端
第二节 费尔巴哈哲学的突破和局限
一 感性对象性与意识内在性的基本对立
二 感性直观与重返意识内在性的必然性
第三节 感性活动本体论与“思想居所的革命”
一 感性活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二 感性活动作为“形式指示”及其三重规定性
三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五次批判
小结感性活动论对心物二元论的统摄与超越
第三章 感性活动的自否定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节 《巴黎手稿》之现象学解:感性活动作为异化劳动
一 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与异化劳动
二 从异化劳动到劳动异化
三 从劳动异化到劳动对象化
四 从劳动对象化到对象性活动
五 马克思的“存在论差异”:对象化和异化区分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感性活动作为物质生产活动
一 马克思论存在: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二 马克思论时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三 马克思论“真实的思想的过程”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感性活动作为“赋形之火的活劳动”
一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方法论前提
二 抽象如何成为统治:商品、货币和资本的生存现象学分析
三 “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感性活动的自否定机制
小结《资本论》与马克思思想的科学与哲学之争
第四章 感性活动的社会性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节 共产主义为何不只是“党派”和“世界观”
一 马克思早期对共产主义的看法
二 共产主义诸形态及其批判
三 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两种通常误读
第二节 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自行道出”如何可能
一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二 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三 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运动与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
一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冲突
二 马克思的反批判:个体存在的历史生成和社会维度
三 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
小结共产主义运动与人道主义和实证主义之争
第五章 感性活动论与现代性问题
**节 感性活动论与哲学终结论
一 马克思终结了何种意义上的哲学
二 马克思哲学与世界观
三 “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感性活动论与欧洲虚无主义
一 海德格尔理解的虚无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根据”
三 感性活动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感性活动论与现代性悖论
一 感性活动论与启蒙理性、浪漫主义
二 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性悖论及其根源
三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余论 感性活动本体论如何成为沟通中西哲学的中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贵祥,哲学博士,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传统。目前在《南京大学学报》《现代哲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教学研究项目2项。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冲动的美国
¥44.2¥6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新政治科学
¥10.4¥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民主
¥5.9¥18.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新编新注十三经:孙子新注
¥12.0¥20.0 -
共产党宣言
¥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