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51221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15-12-14
- 条形码:9787565122156 ; 978-7-5651-2215-6
本书特色
汪旻艳著的《网络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总的方法论原则,首先,通过规范性分析和经验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治理理论的一般原理和价值取向,寻求政府的治理之道;一方面,分析和掌握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现状及走向,综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舆论问题的基本理论,通过典型个案研究寻求经验支持。其次,通过运用历史性分析与系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舆论历史演进、治理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分析,梳理舆论和政府治理的关系脉络,并以此为鉴,更全面系统地提炼政府治理所涉及的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的关系。再次,通过学理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治理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模式及形态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从实然角度进行定性的政策分析以提供政策保障。
内容简介
《网络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总的方法论原则,首先,通过规范性分析和经验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治理理论的一般原理和价值取向,寻求政府的治理之道;一方面,分析和掌握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现状及走向,综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舆论问题的基本理论,通过典型个案研究寻求经验支持。其次,通过运用历史性分析与系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舆论历史演进、治理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分析,梳理舆论和政府治理的关系脉络,并以此为鉴,全面系统地提炼政府治理所涉及的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的关系。再次,通过学理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治理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模式及形态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从实然角度进行定性的政策分析以提供政策保障。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政府治理的特殊性
(二)研究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政府治理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我国学者对治理理论的引介及发展
(二)西方学者对“治理”的关注及释义
三、本书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章 网络舆论和治理理论概述
**节 网络舆论的基本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舆论的科学认识
二、舆论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当代释义
三、网络舆论的含义和特点
四、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理论及治理意蕴
二、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三、“治理”概念的创新价值和政府治理的含义
四、治理理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实践
第三节 网络舆论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关系
一、网络舆论为治理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二、政府治理创新是网络舆论功用理性发挥的必然前提
第二章 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基础
**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舆论治理功用思想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舆论治理功用的阐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舆论治理功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政府治理社会基础的两极走向
一、网络舆论有效提升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水平
二、网络舆论可能导致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态失衡
第三节 中国政府公共权力结构的转型
一、网络舆论推动公共权力结构从控制型向参与型转变
二、网络舆论促使公共权力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发展
三、网络舆论创制了公共权力监督制约的新形式
第四节 中国政府巩固权威的挑战及机遇
一、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网络舆论挑战地方政府权威的案例分析——以钱云会事件为例
三、网络舆论是政府巩固权威的契机
第五节 网络舆论对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二、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理念
**节 中国政府治理理念转变的内因外由
一、网络舆论对政府传统治理理念积弊的冲击
二、网络技术普及的客观要求
三、网络舆论放大社会张力下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一、从垄断性治理理念转向协同性治理理念
二、从“官本位”意识转向公民本位理念
三、从管制理念转向服务理念
四、从效率理念转向责任理念
第四章 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模式
**节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参与”思想与参与式治理理论
二、协商治理理论
第二节 中国政府“协商-参与”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政府“协商-参与”治理模式的现实基础
二、参与式治理在中国的实践
三、协商治理在中国的实践
四、参与式治理和协商治理的衔接与互补
第三节 网络舆论背景下“协商-参与”治理模式的基础条件
一、培育“协商-参与”治理中的共识精神
二、构建“协商-参与”治理模式的合法性基础
三、加快“协商-参与”多元治理主体的成长
四、形塑“协商-参与”治理的伦理精神
第四节 “协商-参与”治理模式自上而下的推动
一、提升制度自我革新和吸纳能力
二、从控制到对话的转变
三、促进自由表达和规范的平衡
第五节 “协商-参与”治理模式自下而上的践行
一、组织化“协商-参与”:从“共同体模式”到“自组织模式”
二、拓宽基层“协商-参与”的渠道
第五章 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形态
**节 电子治理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范畴
一、电子治理的基本内涵
二、电子治理的主要范畴
第二节 国外电子治理发展概况及其经验
一、国外代表性国家电子治理发展概况
二、国外代表性国家电子治理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电子治理的必然和实然
一、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电子治理的必然性
二、网络舆论背景下中国电子治理的实然性
第四节 网络舆论背景下创新政府治理形态的路径选择
一、确立以“顶层设计”统领电子治理整体发展的模式
二、实施网络舆论与电子治理互动的保障性措施
三、强化电子治理的核心运行机制
四、拓展电子治理的实现路径
五、利用“大数据”提升电子治理智能化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平装)二战战史
¥14.9¥45.0 -
民众政府
¥10.8¥2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3¥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6.6¥19.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24.5¥4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18.0¥53.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3.3¥35.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共产党宣言
¥8.9¥1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21.5¥58.0 -
新政治科学
¥11.7¥26.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走向海洋
¥20.3¥59.8 -
同盟的真相:美国如何秘密统治日本
¥1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