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295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2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300229508 ; 978-7-300-22950-8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化产业研究的经典入门读物。本书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等研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概述了围绕着文化产品产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论争,解释、衡量并评价了文化产业的变迁与延续。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本书对于我国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无疑是具有独特意义的。第三版仔细审视了当代创意经济和文化生产图景下正在发生的新变迁。●提供了全新的在线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将之作为跳板,进行自己的研究。●搜罗了全新的品牌案例,涵盖的领域包括新媒体、数字出版、真人秀和才艺表演。●追溯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非洲的文化产业的成长历程。●分析了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考察了新产品及其对消费电子行业和it公司的影响,包括苹果公司、谷歌和facebook。作为一本阅读者*广、研究者*众、引用者*多的传媒研究类教科书,本书第三版对于传媒和传播研究、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社会学相关的学生以及上述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是必读之物。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丰富的案例,衡量、评价并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的变迁与延续,厘清了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脉络,是文化产业经典入门必读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版常销多年,现推出第三版,在基础理论分析和文化产业历史与变迁等内容上吸取了全面的*的研究成果,并且加入了当下*案例,比如互联网产业案例。尤其关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巨大影响,比如数字化,极具前沿性。故诚挚推荐给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师生、研究者以及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 ——策划编辑 黄海飞,责任编辑 徐德霞 ,终审编辑 李颜     

目录

导论 变迁与延续,权力与创意一、概述变迁以及延续的重要性二、为什么文化产业很重要三、本书论述纲要四、文化产业的定义问题五、对此处使用的定义和假设的一些反对观点六、替代性术语七、从文化工业(“culturalindustry”)到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八、文化产业的特征:制作文本的产业九、致读者**篇 分析框架**章文化理论、文化生产理论一、媒介和文化经济学二、传播学研究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何种政治经济学五、文化社会学和组织管理研究六、激进的媒介社会学/媒介研究七、文本问题八、文化研究的成就与局限九、媒介产业和媒介生产的文化研究方法十、本书采用的方法第二章2世纪的文化产业:关键特征一、文化生产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作用二、商品化问题三、商业产权和结构四、组织、管理和创作自主权五、文化作品的质量六、国际化和美国的统治七、主导技术八、文本变迁第三章解释文化产业一、如何解释变迁:简化论的三种形式二、文化产业变迁与延续的大环境(1945—1990)三、政治经济的变迁:经济大衰退四、政治和规制的变迁: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五、商业策略的转变六、社会文化及文本的变迁七、技术变迁:信息技术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第二篇政策变迁第四章电信和广播的市场化一、放松监管、重新监管与文化市场化二、电信和广播:为什么政府会干预三、20世纪80年代:理论依据瓦解,市场化接踵而来四、四次市场化浪潮五、美国传播政策的变化(1980—1990)六、其他发达国家广播政策的变化(1985—1995)七、公共电视网面临冲击:变迁的个案研究八、第三次市场化浪潮:过渡中的混合社会(1989年以来)九、第四次市场浪潮:融合与国际化(1992年以后)第五章政策的深远变迁:著作权和创意崇拜一、著作权二、文化政策:创意产业时刻第三篇文化产业中的变迁与延续:1980—2012第六章产权、结构和规模一、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并购热——**次世纪大逆转二、新一代巨型公司:强者愈强三、集团化:从协同到整合四、纵向一体化五、产权变得更加集中?这很重要吗?六、小公司不断涌现七、独立性、公司内部网络和联盟八、文化产业规模变大了吗?九、继续商品化第七章创意和商业、组织和劳动者一、管理文化产品:对创意的从松控制,对发行的从紧控制二、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日益重要三、对创意的控制:从紧还是从宽?四、劳动分工和工作条件五、不同角色中文化工作的条件和状况第八章国际化:既非全球化,也非文化帝国主义一、美国文化主宰地位背后的因素二、既非文化帝国主义,亦非全球化三、电视和地缘文化市场四、东亚电视的崛起五、国际电影产业:好莱坞的力量六、其他产业、其他文本:印度和中国香港七、文化帝国主义与流行音乐第九章数字化与互联网一、新媒体与数字化:炒作的背后二、数字乐观主义者及其主张三、数字乐观主义批判及三种困境第十章互联网和数字化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影响一、危机四伏的音乐产业:从真实中鉴别炒作行为二、电视:意味深长的消费者控制?三、报纸、期刊和图书四、数字游戏产业第十一章文本:多元化、质量与逐利一、选择、多元化与多样性二、社会公正与文本变迁三、社会分裂与市场细分四、质量下滑了?结论文化生产的新时期一、变迁的程度二、评价变迁与延续三、解释变迁与延续四、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术语表参考文献译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未来的几年,它将继续吸引、激励和教育传媒和文化研究专业的学生。 ——戴斯•弗里曼(des freeman),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从**版起,本书就为传媒和文化交叉研究设定了标准。而这本*新版又进行了扩充和更新,成绩斐然。 ——格雷姆•特纳(graeme turner)教授,昆士兰大学   这本必读教科书让人知道了如何去研究人类、组织和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政策。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传媒世界中,它极其有用,又令人兴奋。 ——约瑟夫•图罗(joseph turow)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   本书既富洞见又简洁明了,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挑衅。不去了解本书的视野和论证,没人能吃透文化产业。第三版超越前两版,精益求精。 ——索尼亚•利文斯顿 (sonia livingstone)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绝对的学术力作。既精彩又易懂,没人能像本书作者一样,将文化产业运作的总体情况和复杂的细微差别处理得如此巧妙。每位传媒专业学生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 ——詹妮佛•霍尔特(jennifer holt),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第三版凸显了文化产业新背景、文创品牌新案例、产业发展新形态、文化消费新特点,特别研究了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的崛起,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师生及从业人员都应该一读。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创学者

作者简介

大卫 赫斯蒙德夫,英国利兹大学传媒、音乐与文化学教授,国际著名文化产业研究专家。研究领域包括以下一些: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媒介和文化生产的各方面,包括当代的和历史的;音乐、社会与文化;社会理论和媒介理论及二者的关系;媒介和文化政策等。其经典著作包括《文化、经济与政治》(Culture, Economy and Politics)、《文化产业》(The Cultural Industries)、《创意劳动》(Creative Labour)(与萨拉?贝克合著)等。尤其是《文化产业》一书,是国际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必读书,影响深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