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9330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3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09793305 ; 978-7-5097-9330-5

本书特色

传奇的“自由之港”、美国的门户、美洲大陆的银行、文化的拼盘,象征着超级大国的成功,又代表着撕扯她的各方力量——纽约,首先是资本主义之女。很早就成为贸易天堂的她,与码头、工坊、办公楼的同呼吸共命运,其活力使之成为伦敦的竞争对手,一同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哈德逊河岸的这座大都市不断改变着他的尺度。19世纪末,*批摩天大楼在华尔街附近拔地而起,1900—1940年,城市居民人口翻了一番。小意大利、下东区的犹太街区、哈勒姆——纽约还是一座新的巴别塔、一个城的母城邦。她的现代性不只来自城市景观——有人觉得是仙国梦境,有人认为像但丁地狱;其现代性也建立在城市的战争与分歧,以及创新能力之上。这座信息之都发明了娱乐工业、百老汇的众多剧场和康尼岛的主题乐园。跻身于先锋潮头,她成为爵士乐和意识形态争论的胜地,迎接着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这些人的到来反过来加强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今天,作为全球文化中心和美国梦范本的纽约,继续吸引着新移民。“纽约是一座未完成的城市”,勒?柯布西耶曾写道,“这是一座正在发生中的城市”。

内容简介

本书从荷兰人到达哈德孙河畔开展商业与殖民活动写起,一直写到“9?11”事件之后,描述了四个世纪里纽约从荷兰贸易线路的中转站、英国殖民港口,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对纽约经济、政治、人口、城市规划与建设、社会结构、多元文化等做了全景式描述。全书以通俗的语言描绘了纽约如何逐步成长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大城市,成为流行文化的中心和一个拥有众多移民的多元化城市——一个“大熔炉”“万花筒”的过程。

目录

前 言/001

Ⅰ 行省时期(1620~1820)
1 大洋之上/003
河狸和运输舰/004
新荷兰/006
英格兰的胜利/011
帝国时代/012
竞争与战争带来的利润/015
纽约的美洲化/018
2 城市的雏形/027
草创时期/027
攀向命定的高峰/031
城市熔炉/036
哈德逊河上的巴别塔?/046
城市多元文化的形成/050

Ⅱ 新世界的女王(1820~1890)
3 大西洋上的威尼斯/057
荣光之路/058
美洲的商埠/061
百老汇、珍珠街和商业变革/064
纽约港/067
大陆银行/070
大都市的工业化/074
新时代的巨人/078
4 城市帝国/079
新的尺度/079
拥堵的城市/084
移民/090
分层的纽约/093
民主的蜕变/097
运河与大桥/102
5 曼娜哈特/104
文化万花筒/104
桥梁与鸿沟/114
美利坚的大脑/119
城市畅想曲/123
新的“语法”/126
维多利亚式城市/129

Ⅲ 大都会的现代化(1890~1940)
6 大纽约/133
雄壮威严的纽约/133
私有部门的壮大/138
“廉价公寓问题”/142
“小工业者的天堂”/145
世界**大港/148
规划未来/150
岛城/153
1939~1940年的博览会/157
7 前景光明的城市?/159
新纽约人/159
纽约的“白”/161
纽约的“黑”/164
从“社会问题”说起/167
道德改革/171
市政管理的进步主义/173
“新政”/177
大都市的妥协/180
8 城市启蒙之光/182
新的大众文化/182
新闻与娱乐业的麦加/187
都市镶嵌画/190
纽约知识分子的诞生/194
先锋/199
哈勒姆的文艺复兴/204
纽约,1940年/207

Ⅳ 美国时代的政治经济中心(1940~2000)
9 凤凰涅槃/211
一段衰落的历程/212
一段复兴史/216
城市与郊区/219
城市的脉搏/224
联盟和重组/229
纽约,2000年/232
10 纽约,纽约!/234
“纽约引力”/234
自由主义和反共产主义/238
质疑/242
演变中的艺术/247
世界之家/250
文化产业/255
21世纪的政治经济中心?/257

注 释/260
参考书目/270
致 谢/285
索 引/28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维耶,1961年生,历史学家,现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方向主任研究员及北美研究中心主任(隶属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吴瑶,1985年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后进入法国国立路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现于法国从事相关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