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618339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6183397 ; 978-7-5161-8339-7
本书特色
目前,虽然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颇多,但对于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在金融稳定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创新虽然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创新链条的扩张将导致“金融脆弱性”因素增加,并通过若干渠道引致金融不稳定,*后通过资本市场挤兑、去杠杆化等途径致使金融不稳定演变为金融危机。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在合理把握资产证券化创新边界的同时,必须有效构建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模式、品种、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框架及监管体系。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合理利用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有效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内容简介
目前,虽然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颇多,但对于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在金融稳定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创新虽然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创新链条的扩张将导致“金融脆弱性”因素增加,并通过若干渠道引致金融不稳定,*后通过资本市场挤兑、去杠杆化等途径致使金融不稳定演变为金融危机。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在合理把握资产证券化创新边界的同时,必须有效构建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模式、品种、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框架及监管体系。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合理利用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有效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目录
**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节金融稳定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金融稳定内涵的讨论
二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内涵
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及运作流程**章导论
**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节金融稳定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金融稳定内涵的讨论
二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内涵
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及运作流程
三资产证券化的功能
四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品种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相关文献
一资产证券化对资产均衡价格波动的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和扩散机制
四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其他观点
第三章金融稳定性的维护:基于资产证券化创新及发展的视角
**节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对金融稳定的维护
一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一种新型“信用中介”
二资产证券化发挥“信用中介”功能的具体形式: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稳定的维护
一资产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功能对金融稳定的维护
二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对金融稳定的维护
第三节从美国市场看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维护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
二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章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交易特性:金融稳定出现“脆弱性”因素的主要原因
**节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交易特性
一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特性
二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交易特性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中存在的“脆弱性”
一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存在的问题
二资产证券化存在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
三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四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导致的“脆弱性”
一资产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功能导致的“金融脆弱性”
二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导致的“金融脆弱性”
第五章资产证券化导致金融脆弱性转化为金融不稳定的主要途径
**节资产证券化导致金融不稳定的总体概览
一资产证券化导致了风险的转移和扩散
二资产证券化导致流动性的过度扩张
三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流动性危机的扩散
四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投资者对高风险的偏好
五资产证券化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具体案例——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影响金融稳定的简化模型
一证券化市场与房地产价格反馈的模型
二房地产与证券化市场的价格反馈机制
三房地产与证券化市场的价格反馈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实证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对金融机构杠杆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金融稳定背景下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
**节资产证券化监管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
一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特征极其复杂且难以计量
二资产证券化使传统融资中介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四资产证券化投资者的高杠杆性对金融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第二节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缺陷的讨论
一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缺陷的**个维度: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
二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缺陷的第二个维度: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改进:强化宏观审慎监管
一资产证券化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
二资产证券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资产证券化监管主体的确定
二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有机结合
第七章金融稳定背景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内在需求
**节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银行体系转移风险
一住房价格过度上涨给消费者、投资者和开发商带来的风险
二住房价格上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三我国住房价格上涨导致风险上升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创新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需要
一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二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的结构
三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利于拓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渠道
四资产证券化创新可以解决我国金融市场的功能错位及割裂状况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助于货币政策高效传导
一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渐形成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迅速发展
三金融市场的法律环境初步完善
第五节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要以市场客观条件为基础
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
五其他若干启示
第八章金融稳定背景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模式选择
**节资产证券化基本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基本模式之争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设计
一特设目的机构(SPV)的模式选择
二资产证券化相关服务机构的模式选择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主体及投资者的选择
第三节基础资产构建的理论基础——投资组合理论
一基础资产构建的理论基础——投资组合理论
二基础资产池的构建标准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体系的创建
一我国发展信用评级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二关于信用评级对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体系的设计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体系的构建
第五节资产证券化的品种设计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的品种选择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品种的长期选择
第六节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作者简介
李佳,男,河南商丘人,金融学博士,应用经济学(金融学专业)博士后。现供职于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长期从事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金融稳定及风险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项和省级课题2项,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经济学研究》《财经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担任《国际金融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与《金融论坛》等多家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专家。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4.8¥6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国富论
¥9.7¥35.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资本论
¥30.3¥59.8 -
博弈论
¥10.9¥38.0 -
文化经济学
¥21.4¥60.0 -
图解资本论
¥13.0¥46.0 -
不公正的胜利
¥26.8¥68.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4.6¥56.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7.9¥55.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资本论
¥18.6¥49.0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37.6¥59.0 -
美国经济新观察丛书失去的年代:美国债务危机的起因与漫长复苏
¥18.3¥48.0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5.2¥69.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反脆弱
¥44.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