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816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807681618 ; 978-7-80768-161-8

本书特色

2025年,你会住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看见吗?这个未来并不遥远,它是可以触摸的。 这是一个以建筑设计的方式,发自未来的邀请—— 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未来居住方式变化的趋势与可能,一同窥见改变。   我们关注城乡变迁、关注空气质量、关注蚁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天然联系、关注对自然的保护、关注科技与智能模式、关注原初生活形态、关注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人居状态……关注“家”的意义。   在《理想家:2025》一书中,日本中生代设计师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张永和、张轲、马岩松、张雷、梁井宇、岛田阳、华黎、大舍、crossboundaries、王昀、next architects、青山周平、王辉以及建筑学界研究者史建、周燕珉,探索未来十年场景下,建筑与居住的种种可能。    “我们与具备优秀创造力的建筑师一起合作,把潜在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史无前例的创新想法通过“居住—家”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给社会。 “我们重新审视各个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革新浪潮。同时还希望能够以普通民众便于接受的形式提供启示,以便帮助人们探索出适合自身生活的家,由此启发出更具智慧的人居关系。” ——原研哉

内容简介

★日本中生代设计师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群体,透过社会及产业发展趋势、挑战,探讨未来10年内中国居住场景下的可能面貌,呈现“未来者之家”。 ★能源、移动、旅行、人工智能——四大议题描绘未来场景。 ★缘起于轰动国际的house vision东京大展,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历时三年面向中国未来居住与社区的跨行业创新探索与实践记录。《理想家:2025》一书如实记载这一群怀有梦想的建筑师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深入思索和亲耕过程,于有限可能之中,为读者呈现中国未来场景下人居环境的真实解决方案。 ★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未来,人们的生活、关于幸福的形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对“家”的思考,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问题。  

目录

序言︱原研哉  第 1 章运动的未来 能源 移动 旅行 人工智能 家 第 2 章未来居住展望 中国的“理想家”︱土谷贞雄 无根者之家︱许知远 追求可促进人类进步的空间模式︱长沼博之 第 3 章未来居住研究 自行车宅︱张永和×自行车胡同mini家︱张轲×汽车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对话ⅰ 微园林︱mad ×卫浴树屋︱张雷×旅游度假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对话ⅱ 回宅︱梁井宇×农林木业家具之家︱岛田阳×家具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对话ⅲ 自在之家︱华黎×家居私•物•邸︱大舍×文创i-living︱crossboundaries ×智能家居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对话ⅳ 千手之家︱王昀×人工智能呼吸宅︱next architects ×建筑更新产业化400盒子的社区城市︱青山周平 ×共享社区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对话ⅴ 重叠共居︱都市实践×青年公寓 第 4 章未来居住对话 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居住展望︱周燕珉×土谷贞雄 从福绥境大楼谈起︱张永和×史建  第 5 章年度回顾 原研哉专访︱原研哉×王昉 创想倡议︱“99 1关于未来我有话说” 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年度回顾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幸福感不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而是一种从个人意志和充足感中产生的类似内心精神一样的东西。在预定的现实之中构建怎样一个动态的未来,是问题的核心要义所在。 ——原研哉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设计师,首先不仅要掌握熟悉建筑领域、设计领域之内的知识和状况,还要关心建筑学、设计领域之外的东西。从领域里面突围出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参与到更大的社会问题中去。 ——张永和   我经历从集体主义的20世纪到这个高度流动性、无根感的21世纪,这是一个高度压缩的旅程。既包含兴奋也让人深感困惑,你似乎在同时创造与失去自己。而这个社会变迁的经验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它也是一种更普遍的世界经验。你熟悉的旧世界加速消亡,而新世界仍在诞生之中。如何为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家的归属感? ——许知远   我们开始和中国的建筑师、研究人员以及企业一起,探索中国的社会课题以及人们今后的生活、居住理想。 ——土谷贞雄   只有在“真正意义”上让人类获得进化的家才是智能家居,也才是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未来建筑”。 ——长沼博之 我们住得好吗?很显然,基于大干快上而产生的所谓住宅设计,已经令人失望。居住需求与空间机能不够和谐,陈腐的设计与建造脱离生活实际,社区与城市环境不那么友好。行走在前沿并具备一定能力的人们正在努力走到一起,参与到改变居住现状的实践中来。谁能够集合更多智慧,影响并催生更好的生活方式?“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或许能够开启一条通路,让建筑师、研究者、企业家一道,深入探究居住的未来。 ——赵晓笠 | 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家居主编   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而来的中国本土文化的觉醒,让中国人“居住-家”成为一个极具激发性的话题,中国的中产尤其年轻一代正在抛弃过去的崇欧时代,寻找全新的关于“家”的答案。china house vision是探索中国未来理想家的范本,也是重新审视住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革新浪潮。 ——戴蓓 | 新浪家居总编   从过去揣测未来,从未来回望过去。家是生活的归宿,也是思考的起点。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以穿越学科的视角,重新思考人在数字边缘的物理存在。 ——范凌 | 特赞创始人、正在互联网创业的设计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

张永和︱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美国MIT建筑系前主任、实践教授,同济大学教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张轲︱ZAO/standardarchitecture标准营造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11年美国《建筑实录》杂志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MAD︱由建筑师马岩松于2004年建立,以东方自然体验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设计,代表作“梦露大厦”屡获建筑界殊荣。 张雷︱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总建筑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英国ICON杂志20位具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 梁井宇︱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城市研究者。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岛田阳︱Tato Architects /岛田阳建筑设计事务所。2013年获得LIXIL设计奖2012年金奖。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实践于纽约。 大舍建筑师事务所︱2001年成立,由建筑师柳亦春和陈屹峰主持。代表作龙美术馆西岸馆获英国AR Emerging Awards 2014年度建筑奖。 Crossboundaries︱2005年成立,拥有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国际设计团队。 王昀︱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002年成立方体空间工作室(Atelier Fronti)。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参展。 NEXT Architects︱1999年成立,北京事务所由荷兰建筑师John van de Water和中国建筑师蒋晓飞主持。2010年“荷兰年度*佳建筑设计机构”。 青山周平︱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其“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王辉︱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获得者。 史建︱建筑评论家,策展人,有方空间合伙人。 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参与完成多项国家住宅及老年建筑规范标准的编制和评审工作。 特邀撰稿人: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办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