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1959-人民司法:司法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

包邮1931-1959-人民司法:司法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

1星价 ¥16.5 (8.3折)
2星价¥16.5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582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7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306058270 ; 978-7-306-05827-0

本书特色

本书以人民司法观的发展演变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过程为主要内容,具体考察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化理路、难点和亮点。主要通过梳理以董必武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如何在政权初创时期,创造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观,进而再现新中国初期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司法观的历史实践过程,以史为鉴,总结人民司法制度实践的特色,期待能为当前司法文明建设提供属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以董必武为代表的共产党法律人的人民司法思想的具体形成过程,以及思想体系内涵,尤其是在新中国的实践过程,来探讨新中国初期司法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经验。

目录

绪论 一、司法文明的内涵 二、研究说明与内容**章 集体智慧:人民司法的历史渊源与初步实践 一、中央苏区时期的人民司法 (一)人民司法观的历史渊源 (二)早期共产党人的合作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司法 (一)边区人民司法观 (二)边区司法人的智慧 三、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人民司法 (一)审判制度:人民司法的体制建设 (二)调解制度:人民司法与人民调解第二章 依法办事:人民司法的基本前提与立法保障 一、实用主义与依法办事 二、依法办事与土地法制 (一)重视土地问题,关注农民权益 (二)政策顺时而变,提倡灵活实用 (三)重视土地立法,提倡有法可依 (四)逐步完善立法,提倡有法必依第三章 司法文明:人民司法的基本内涵和体系框架 一、人民主权:人民司法观的理论主旨 (一)人民专政:司法的政治性 (二)人民民主:司法的人民性 二、程序正义:人民司法观的制度根本 (一)形式正义论 (二)程序法保障 三、法律权威:人民司法观的基本目标 (一)用法制治理国家 (二)司法权威的举措第四章 如何司法:人民司法在新中国初期的具体实践 一、民主公正: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的蓝图 (一)人民通过人大立法:权力公正 (二)人民权利通过立法保证:法意公正 (三)人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权利公正 (四)人民监督司法独立审判:司法公正 二,人民的司法: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的基本格局 (一)国家都是工具 (二)运动创造法律 (三)司法的破与立 (四)法律要下工矿 三、人民司法与运动司法:新中国司法文明的法制化进路 (一)新中国反革命罪的相关表述 (二)新中国初期反革命罪的惩治 (三)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实践统一 四、党法关系与审判独立: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的难点 (一)政党与司法的距离 (二)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三)党法关系思想的意义 五、人民司法与刑事错案: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的亮点 (一)新中国审判工作的大致背景 (二)刑事错判的认识、举措和成效 (三)坚持三效果的统一 (四)当前实现的困境第五章 人民司法:新中国司法文明建没的当代遗产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玮玮,1986年生,男,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制史。 叶开强,1979年生,男,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司法制度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