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园·第三工厂
读者评分
4.9分

动物园·第三工厂

豆瓣8.6分!俄国著名文论家、作家什克洛夫斯基作品。《动物园》写作于作家流亡柏林时期,由34封情书组成;《第三工厂》则记录了作家回国后的所见所思。

1星价 ¥27.4 (7.2折)
2星价¥27.4 定价¥38.0
商品评论(43条)
296***(三星用户)

内容超赞,性价比高

书籍内容非常棒,装帧也不错,值得购买!

2023-02-17 11:18:59
0 0
187***(三星用户)

这一套书都是俄罗斯有影响力作家的作品,除了诗歌作品 散文和小说打算都买来看看

2022-10-02 10:59: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09917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220099175 ; 978-7-220-09917-5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和《第三工厂》两部作品。
《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由34封情书组成,是一部极具隐喻性和联想性的小说,创作于1923年作者流亡柏林期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流亡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女主人公艾丽雅的爱慕思念之情。隐含在这些情书之下的,是作者的回忆、时评、文论、抒情及哲理性思考。流亡的生活毕竟不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之下,作者选择了妥协,并在高尔基的帮助下回到俄国。回国后他创作了《第三工厂》,以自传方式记录了革命、战争及新旧政治文化更迭时期作者本人的命运变化,以及记忆犹新的快乐童年、学校阅历、早年文学小组等生活与创作情景。

系列书介绍:
19世纪以降,俄罗斯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这些金子般的名字迄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我国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金色俄罗斯丛书”进一步挖掘那些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向中国读者展示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苔菲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文学史即一部绝妙的俄国思想史,它所关注的始终是民族、人类的命运和遭际,还有在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理性的迷失。“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主编,遴选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向中国读者呈现优美而深厚的俄罗斯文学。

内容简介

《动物园》由男女主人公的34封情书组成, 讲述了作家在流亡柏林时期的单相思爱情及其对俄国知识分子流亡命运的感悟 ; 《第三工厂》表达了作家对苏俄文学前景及艺术家命运的堪忧之情。

前言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
  汪剑钊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回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也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事评头论足。不过,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出色的文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迄今仍然为之感叹不已。它们印证了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传承。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快马与军刀,也不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或空军,更不是所谓的先进核武器和航母,而是他们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越贡献。正是这些劳动成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睛,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人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却值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性小说。小说的开篇便是沙皇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家的舞会,这是介绍叙事艺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经典性例子。借助这段描写,托尔斯泰以他的天才之笔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出,为以后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根强劲的楔子。2014年2月7日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了“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说,体育竞技堪称是一种和平方式的模拟性战争)。有意思的是,在各国健儿经过数十天的激烈争夺以后,2月23日,闭幕式让体育与文化有了再一次的亲密拥抱。总导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选一些对于世界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他请出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物: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布尔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经典作家和诗人在冰层上一一复活,与现代人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雪片似的飘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特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一文中说:“一个不再关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就会变得野蛮;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文学,它的思想和感受力就会止步不前。一个民族的诗歌代表了它的意识的*高点,代表了它*强大的力量,也代表了它*为纤细敏锐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罗斯堪称*为关心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族,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林中空地”。迄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计其数。除上述提及的文学巨匠以外,19世纪的茹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别林斯基、赫尔岑、费特等,20世纪的高尔基、勃洛克、安德列耶夫、什克洛夫斯基、普宁、索洛古勃、吉皮乌斯、苔菲、阿尔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尔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奇异的美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历史沿革、相似的地理特征、相似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为它们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平台。早在1932年,鲁迅先生就为这种友谊写下一篇“贺词”——《祝中俄文字之交》,指出中国新文学所受的“启发”,将其看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中国与俄国在文化交流上曾出现过一个“蜜月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几乎就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金》《死魂灵》《贵族之家》《猎人笔记》《战争与和平》《复活》《罪与罚》《第六病室》《丽人吟》《日瓦戈医生》《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静静的顿河》《带星星的火车票》《林中水滴》《金蔷薇》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书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翻译成中文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已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经典文本,就像已广为流传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等一样,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其中,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洛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索洛古勃与阿尔志跋绥夫在绝望中的希望,苔菲与阿维尔琴科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等等,大多还停留在文学史上的地图式导游。为此,作为某种传承,也是出自传播和介绍的责任,我们编选和翻译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那些依然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可以说,被选入本丛书的均是经过了淘洗和淬炼的经典文本,它们都配得上“金色”的荣誉。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经典”的概念略做一点说明。在汉语中,“经典”一词*早出现于《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朝是华夏民族展示凝聚力的重要朝代,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希望在文化上设立标杆与范型,亟盼对前代思想交流上的混乱与文化积累上的泥沙俱下状态进行一番清理与厘定。客观地说,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说也因此带来了“罢黜百家”的重大弊端。就文学而言,此前通称的《诗三百》也恰恰在那时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被确定为后世一直崇奉的《诗经》。关于“经典”的含义,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有过一个初步的解释:“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这里,他将圣人与前贤的文字著述纳入经典的范畴,实际是一种互证的做法。因为,历史上那些圣人贤达恰恰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言说才获得自己的荣名的。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经典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这样的释义:1.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2.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不同于词典的抽象与枯涩,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归纳出了十四条非常感性的定义,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其中两条:其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其二,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参照上述定义,我们觉得,经典就是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而得以流传的文化结晶,表现为文字或其他传媒方式,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可以成为某个民族,甚或整个人类的精神生产的象征与标识。换一个说法,每一部经典都是对时间之流逝的一次成功阻击。经典的诞生与存在可以让时间静止下来,打开又一扇大门,带你进入崭新的世界,为虚幻的人生提供另一种真实。
  或许,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确实如卡尔维诺所说:“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或空间让给人本主义者的悠闲;也与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不一致,这种精英主义永远也制订不出一份经典作品的目录来配合我们的时代。”那么,正如沙漠对水的渴望一样,在漠视经典的时代,我们还是要高举经典的大纛,并且以卡尔维诺的另一段话镌刻其上:“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些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愿《金色俄罗斯》能走进你的藏书室,走进你的精神生活,走进你的内心!

目录

《动物园·第三工厂》目录
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斯
第三工厂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动物园?第三工厂
  第二十九封信
  这是一封信,是寄给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中再次谈到十二座铁桥。这封信请求批准他返回俄国。
  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申请书
  我不能在柏林生活。
  我所有的生活方式,所有的生活习惯都与今天的俄罗斯相连。我只会为俄国工作。
  我住在柏林是不对的。
  革命改变了我,没有革命我便无法呼吸。在这里只能被憋死。
  柏林的忧郁就仿若碳化物的尘埃,令人痛苦。我给一个女人写了很多封信后才写这封信,对此你们不要觉得奇怪。
  我根本没有卷入这桩爱情事件中。
  我给写信的女人从来就不存在。或许存在也是另一个女人,一位好同志,我的朋友,只是我没能和她达成相互谅解。爱丽娅只是一个隐喻。我杜撰了这个女人和爱情是为了写这本关于隔阂、关于异邦人、关于异国土地的书。我渴望回俄国。
  过去的一切都已过去,我的青春、自信都被那十二座铁桥剥夺殆尽。我举起手又放下。
  请批准我和我全部简单的行李:六件衬衫(三件随身换穿,三件送洗),一双错上了黑色鞋油的黄色皮靴,一条我费尽心思也没有压出裤线的蓝色旧裤子进入俄国吧。
  ……

相关资料

★我们时代*温柔的一本书。——金兹堡
★我们读到了什克洛夫斯基的勇敢与坚韧、激情与蛮横。他的心胸比叶尼塞河更宽广、更凛冽。——阿达莫维奇
★他可能并不是所有人的导师,但他的思维方式早已吸引了所有的人。——别列金
★我觉得,这位充满热情的人在这个世界感到的却是孤独。他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偶然现身于德国,他思乡、渴望回家。——爱伦堡
★什克洛夫斯基在对经典文学富有个性意义的“英雄们”的缅怀中,打破了自传主人公的传统塑造的窠臼,富有创新地书写了新时代个体知识分子的呢喃,并以独具特色的语文体小说向世人宣布长篇小说的末日。——赵晓彬

作者简介

作者 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 Борисович Шкловский,1893-1984),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作家、批评家、政论家、编剧和电影理论家,苏联国家奖章获得者。他是俄国形式美学的代言人和语文体小说的开创者,20世纪20年代“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员和导师。十月革命前他开始创作,以《词语的复活》(1914)、《作为手法的艺术》(1917)等理论著述,以“陌生化”等形式主义纲领性理论一举成名。他的著名文论著作《散文理论》(1929;1982)在世界文论界享有盛名。他还著有自传三部曲《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第三工厂》及《往事》等回忆录;《托尔斯泰传》、《爱森斯坦》、《马雅可夫斯基》、《马可·波罗》等人物传记和历史传记小说;《罗赞诺夫》、《马步》、《汉堡记事》等一系列散文体文论。译者 ★赵晓彬,1963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文艺》杂志编委;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与文论研究,主攻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论文近五十篇。★郑艳红,1978年生,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在《世界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