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63.5 (6.5折) ?
1星价 ¥70.6
2星价¥70.6 定价¥98.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757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030475718 ; 978-7-03-047571-8

本书特色

李巍、赵雪雁、王录仓、王生荣编著的《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解读篇,重点解读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①区域特征及区域地位;②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③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④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⑤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支撑力。下篇为重构篇,重点探讨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的重构,包括:①城镇化路径选择与模式重构;②城镇体系组织结构重构;③城乡一体化格局重构;④空间管治。

内容简介

我国地域广袤,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镇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区域。与东南沿海高度城镇化区域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依然存在较大面积的低度城镇化区域。高寒民族地区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较差,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艰巨,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功能重要,产业形态以农牧业为主导,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薄弱,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地区”。当前,急需解读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现状特征及支撑力,探索符合区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模式,重构城镇体系,不断释放高寒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这不仅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稳步走向“小康”的战略要求,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乃至战略安全的需求。

目录

前言上篇 解读篇第—章 区域特征及区域地位 **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地位第二章 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 **节 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章 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节 城镇化水平 第二节 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第三节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第四节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第四章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节 城镇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资源承载力第五章 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支撑力 **节 城镇发展的社会支撑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力下篇 重构篇第六章 城镇化路径选择与模式重构 **节 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二节 城镇化模式重构第七章 城镇体系组织结构重构 **节 城镇发展潜力评价 第二节 等级规模结构重构 第三节 职能类型结构重构 第四节 地域空间结构重构第八章 城乡一体化格局重构 **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路径与模式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重构第九章 空间管治 **节 城镇发展的空间管治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管治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巍,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筑厅及甘肃省旅游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3项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 赵雪雁,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多项甘肃省社科成果奖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王录仓,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寒区、旱区人居环境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王生荣,兰州文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研究。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