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52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6185216 ; 978-7-5161-8521-6
内容简介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人手,通过田野调查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嬗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的背景与对象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畲族服饰研究现状述评
一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思路与构架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人文地理环境
**节 畲族概述
一 语言与民族分布基本情况
二 族称释源——畬、輋、畲
三 祖先与图腾崇拜
第二节 浙闽地区畲族的自然经济状况
一 自然地貌
二 经济生活
第三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人文历史环境
一 畲族历史渊源
二 畲族迁徙路线
三 畲族宗教信仰
四 畲族民俗环境
第二章 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形制
**节 基本服饰形制
一 畲汉交融的男装
二 形制各异的女装
三 以凤为名的冠髻
四 实用为先的鞋帽
五 其他服饰品
第二节 丧葬祭祀服饰形制
一 丧葬服饰
二 祭祀服饰
第三节 服饰工艺特征
一 彩带
二 镶绲
三 刺绣
第三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形制外观比较
**节 服饰形制比较
一 相似性
二 差异性
三 脉络相承性
第二节 服饰工艺比较
一 工艺上的共性
二 各地服饰工艺的特殊性
第三节 浙闽畲族服饰异同成因分析
一 文化认同与民族归属导致的统一
二 民族迁移与民族融合带来的变化
第四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审美文化比较
**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审美比较
一 造型之美
二 色彩之美
三 图案之美
四 意蕴之美
第二节 浙闽畲族服饰审美文化内涵分析
一 民族认同与祖先崇拜
二 崇尚自然与耕猎生活
三 文化交融与宗教信仰
第三节 浙闽畲族服饰文化的承载媒介分析
一 民族传统习俗的精神承载
二 传统工艺技术的物质承载
第五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在当代的生存现状
**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现状与反思
一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服用现状
二 对畲族服饰服用现状的反思
第二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比较
一 畲族服饰认知现状调查
二 大众认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三 浙闽畲区青少年对畲族服饰认知现状比较
四 认知调查总结
第六章 畲族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嬗变与动因
**节 畲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嬗变
一 穿着场合变化-
二 外观形材变化
三 工艺技术变化
四 着装心态变化
第二节 导致畲族服饰发生嬗变的因素
一 文化濡化与涵化的自然结果
二 社会经济文化的介入性影响
三 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的弱化
四 宗教信仰与祖先崇拜的淡化
第七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节 民族服饰的二元性特征
一 固态的物质性
二 活态的非物质性
第二节 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 服饰的保护传承现状
二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现状
第三节 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一 元素杂糅带来的外观变化
二 意识减弱带来的认知混淆
三 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更新
四 文化冲击带来的审美趋同
第四节 畲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一 民族服饰现状的整体普查
二 民族服饰遗产的固态保护
三 民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畲族服饰认知调查问卷
后记
**节 研究的背景与对象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畲族服饰研究现状述评
一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思路与构架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人文地理环境
**节 畲族概述
一 语言与民族分布基本情况
二 族称释源——畬、輋、畲
三 祖先与图腾崇拜
第二节 浙闽地区畲族的自然经济状况
一 自然地貌
二 经济生活
第三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人文历史环境
一 畲族历史渊源
二 畲族迁徙路线
三 畲族宗教信仰
四 畲族民俗环境
第二章 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形制
**节 基本服饰形制
一 畲汉交融的男装
二 形制各异的女装
三 以凤为名的冠髻
四 实用为先的鞋帽
五 其他服饰品
第二节 丧葬祭祀服饰形制
一 丧葬服饰
二 祭祀服饰
第三节 服饰工艺特征
一 彩带
二 镶绲
三 刺绣
第三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形制外观比较
**节 服饰形制比较
一 相似性
二 差异性
三 脉络相承性
第二节 服饰工艺比较
一 工艺上的共性
二 各地服饰工艺的特殊性
第三节 浙闽畲族服饰异同成因分析
一 文化认同与民族归属导致的统一
二 民族迁移与民族融合带来的变化
第四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审美文化比较
**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审美比较
一 造型之美
二 色彩之美
三 图案之美
四 意蕴之美
第二节 浙闽畲族服饰审美文化内涵分析
一 民族认同与祖先崇拜
二 崇尚自然与耕猎生活
三 文化交融与宗教信仰
第三节 浙闽畲族服饰文化的承载媒介分析
一 民族传统习俗的精神承载
二 传统工艺技术的物质承载
第五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在当代的生存现状
**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现状与反思
一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服用现状
二 对畲族服饰服用现状的反思
第二节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比较
一 畲族服饰认知现状调查
二 大众认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三 浙闽畲区青少年对畲族服饰认知现状比较
四 认知调查总结
第六章 畲族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嬗变与动因
**节 畲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嬗变
一 穿着场合变化-
二 外观形材变化
三 工艺技术变化
四 着装心态变化
第二节 导致畲族服饰发生嬗变的因素
一 文化濡化与涵化的自然结果
二 社会经济文化的介入性影响
三 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的弱化
四 宗教信仰与祖先崇拜的淡化
第七章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节 民族服饰的二元性特征
一 固态的物质性
二 活态的非物质性
第二节 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 服饰的保护传承现状
二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现状
第三节 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一 元素杂糅带来的外观变化
二 意识减弱带来的认知混淆
三 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更新
四 文化冲击带来的审美趋同
第四节 畲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一 民族服饰现状的整体普查
二 民族服饰遗产的固态保护
三 民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畲族服饰认知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敬玉,江西南昌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上生导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和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杭州市社科规划等学术研究项目以及企业委托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安史之乱
¥24.1¥68.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7¥39.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