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基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视角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基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视角

1星价 ¥28.0 (5.6折)
2星价¥28.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747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14174748 ; 978-7-5141-7474-8

本书特色

李晓燕*的《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 基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视角)》首先在系统研究现有文献、政策、项目报告的基础上,从现实尺度上反思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制度根源,认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定位不准是补偿机制低效的重要原因;并从理论上深度剖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和补偿的双重“失灵”,从发展维度上提出,根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统筹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区域差异化补偿、重视发展权补偿;据此提出以多中心治理下机制协调为主的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新思路。其次,立足对若干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项目的长期观察和系统性研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场补偿角度,构建了以阶梯式生态溢价为工具的农业生态环境内生价格补偿机制,探讨了品牌诱导、复合激励、风险分担等内生价格补偿的实现机制。同时,从政府补偿角度,提出优化政府主导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三个重点方向,即建立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机制、建立完善接续替代产业的区域差异化培育机制。*后,该书基于若干实地调研,提出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多方治理和市场化补偿取向的政策创新方向,即针对补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创新财政补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针对“ 项目工程”补偿缺乏政策长期性和稳定性问题,创新 “项目捆绑”补偿方式。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研究现有文献、政策、项目报告的基础上,从现实尺度上反思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制度根源,认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定位不准是补偿机制低效的重要原因;并从理论深度上剖析农业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和补偿的双重“失灵”,从发展维度上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统筹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要求,新形势下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区域差异化补偿、重视发展权补偿的发展要求;据此提出以多中心治理下机制协调为主的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新思路。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9XJY006)的*终研究成果。

目录

**章 导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三、结构与内容四、主要观点五、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内涵界定、研究述评和理论基础**节 内涵界定一、农业生态、农业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二、机制、体制与制度三、生态环境补偿、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四、“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五、接续替代产业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三、研究述评小结第三节 理论基础一、生态资本理论二、公共产品理论三、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中国“悖论”**节 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一、耕地数量减少且肥力衰退二、农业用水紧缺且污染严重三、农业生产污染加剧四、水土流失严重第二节 农业发展、环保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效应分析一、指标选择二、效应分析第三节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一、初步探索: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二、逐步展开: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8年三、正式确立并力图完善:2008年至今四、小结:制度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基本路线第四节 我国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绩效与问题一、我国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二、我国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节 从现实反思到制度反思后的结论一、补偿制度的目标实现需要重新审视农业生态环境多重功能二、政府主导型补偿机制的自身制度缺陷需要市场机制来弥补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制度属性需要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 第四章 功能再定位、发展要求与补偿制度的健全**节 农业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一、农业生态环境双重功能的内涵二、农业生态环境双重功能的冲突与协调三、以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来统筹双重功能第二节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双重“失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的市场失灵二、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的政府失灵三、以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来克服和矫正失灵第三节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新思路:多中心治理下的机制协调一、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二、一般意义上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层次三、新形势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和新思路 第五章 农业生态环境的市场内生价格补偿——制度框架与实现机制**节 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演进一、庇古税二、科斯型生态有偿服务三、庇古型生态有偿服务第二节 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一、降低交易成本二、构建治理结构三、选择市场工具第三节 农业生态环境内生价格补偿的提出一、市场化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二、内生价格补偿的概念模型三、内生价格补偿的现实案例第四节 价格补偿的实现机制一、以农业品牌为主的补偿实现机制二、以复合激励为基础的农民激励机制三、以互助保险、稳定契约为主的风险分担机制 第六章 政府主导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优化——基于生态公共品的视角**节 建立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机制一、技术路线构建二、长期坚持自主研发三、近期加强合作与交流四、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二节 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机制——以低碳农业碳交易为例一、政府主导下低碳农业实现生态价值的经济途径二、政府主导下建立农业碳汇交易机制三、政府主导下建立区域低碳农业品牌机制第三节 建立完善接续替代产业的区域差异化培育机制——以四川为例一、平原近郊地区农业生态补偿中的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二、丘陵粮食基地农业生态补偿中的接续替代产业培育 第七章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政策创新**节 创新财政补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一、评价目的和流程二、评价指标设计三、存在问题和制度完善方向第二节 创新“项目捆绑”补偿方式——以广元旺苍县为例一、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项目实施情况二、生态补偿项目与易地扶贫项目“有效结合、捆绑推进”三、生态补偿项目与易地扶贫项目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晓燕,女,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79年出生于四川广元,籍贯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博士毕业,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2010年出版专著《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为国内较早研究低碳农业的学术专著。在《政治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被人民网等媒体全文转载。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主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其成果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参与30余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人重要批示,部分成果被省、市、区(县)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纳。研究成果被四川省哲学社科成果要报刊载,并获得四川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