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979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112197910 ; 978-7-112-19791-0

内容简介

公共艺术理论不是案例说明,更不是设计导语,也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公共空间的生产观念;它是公民文化时代,公民共享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福祉的美学实践,其核心是公共精神的塑造、参与、分享。马钦忠著的《公共艺术理论教程》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原则,建构公共艺术学科专属的概念系统,以为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及规划、建筑专业工作者从空间文化方面,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性质、梳理城市文脉特征、构想城市公共空间新走向,提供基本概念工具。 作为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学习,需要掌握三方面的能力:**,动手的能力;构想的思路要能够把它构造出来,是一个可塑成的空间物体。第二,对场所的认知方法,深悟城市居落、空间形态、水系和植物分布是有生命的,要满怀敬畏之心去建构新的可能性。第三,有关历史人文知识的准备。 本理论教程正是着眼于这样几个方面,建构一套原则和方法路径。 本教程共四编八章。 **编概念篇两章,论述公共艺术的学科特征、性质,公共精神在公共空间的实现形式。核心是了解公共艺术的实践特征。 第二编工具篇两章,相对篇幅较长,论述公共艺术的生产形态和城市公共空间及建成历史的描述方法;重点是公共空间生产的理论,建构城市美学品质的三对范畴。 第三编形态篇两章,针对具体空间场所的公共性意义的实施路径、尺度、心理感知性质、具体空间策略,提供基本原则;重点是空间基本形态与心理感知特点、场所和场所感知。 第四编意义篇两章,论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生活之中,公共艺术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如何实现、实现的具体过程和策略,公共艺术对从地点到节点和作为城市美学战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重点是公共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角色扮演、从地点打造成为节点的方式、方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