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29538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62953845 ; 978-7-5629-5384-5
内容简介
《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机械系统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主要以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螺栓联接结合部和数控机床中*常用的主轴系统结合部、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为对象,介绍了上述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的方法。 《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机械系统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围绕螺栓联接结合部,以螺栓联接梁为例,给出了包含螺栓联接结合部的结构系统非线性表征与测试方法,悬臂的螺栓联接梁结构非线性解析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基于力状态映射法和多尺度法辨识螺栓联接结合部刚度和阻尼参数的方法;围绕主轴系统结合部,给出了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及切削力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考虑主轴轴承和主轴一刀柄一刀具结合部特性的阻抗耦合子结构法建模与有限元法建模,分析了转速、结合部参数等对主轴系统同有特性和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围绕导轨系统结合部,给出了导轨结合部静力学及动力学试验方法,完成了直线滚动导轨基于Hertzian接触理论的解析建模和用ANSYS软件实现的有限元建模,分析了静载荷、预紧力及几何参数对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机械系统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所介绍的机械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方法可为从事复杂机械系统建模的研究人员、教师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学习机械结合部测试、建模与分析的参考资料。
目录
1.1 目的和意义
1.2 机械系统结合部的基本概念
1.2.1 结合部的定义及分类
1.2.2 几种典型的结合部
1.2.3 结合部对机械系统性能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螺栓联接结合部建模
1.3.2 主轴系统结合部建模
1.3.3 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建模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2 螺栓联接梁结构的检测与表征测试
2.1 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1 叠加原理测试
2.1.2 谐波失真测试
2.1.3 互换性测试
2.1.4 定力幅频响函数测试
2.1.5 频域相关函数测试
2.1.6 Hilbert变换法
2.2 试验测试系统的建立
2.2.1 硬件组成
2.2.2 软件组成
2.3 检测与表征测试
2.3.1 谐波失真测试
2.3.2 相关函数测试
2.3.3 定力幅频响函数测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基于力状态映射法的螺栓联接梁结构动力学参数识别
3.1 螺栓联接梁结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1 螺栓联接梁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2 非线性联接单元
3.1.3 Iwan模型
3.1.4 螺栓联接梁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3.2 Force—statemapping法及其数值仿真
3.2.1 Force—statemapping法
3.2.2 时域数据积分方法
3.2.3 数值仿真
3.3 面向螺栓联接梁结合部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流程
3.4 实例研究
3.4.1 试验测试
3.4.2 参数辨识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基于多尺度法识别螺栓联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参数
4.1 螺栓联接梁结构两自由度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4.2 非线性模型的多尺度法解析求解
4.2.1 求解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微分方程
4.2.2 ε0阶项的解
4.2.3 ε1阶项的解
4.2.4 求解频率响应函数
4.3 非线性模型螺栓联接梁模型中参数的识别
4.3.1 模型线性参数的识别
4.3.2 模型非线性参数的识别
4.4 基于多尺度法解的非线性模型参数识别流程
4.5 实例研究
4.5.1 试验测试
4.5.2 线性参数的识别
4.5.3 非线性参数识别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主轴系统结合部的建模方法
5.1 结构描述
5.1.1 高速主轴一轴承结合部
5.1.2 高速主轴一刀柄一刀具结合部
5.2 高速主轴一轴承结合部建模方法
5.2.1 主轴一轴承子结构模型
5.2.2 高转速情况下五自由度球轴承受力与变形关系
5.3 高速主轴一刀柄一刀具结合面的建模
5.3.1 主轴一刀柄一刀具结合面子结构模型
5.3.2 主轴一刀柄一刀具结合面有限元模型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主轴系统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试验方法
6.1 概述
6.2 高速主轴系统频响函数测试
6.2.1 试验对象和试验设备
6.2.2 不同刀柄刀具组合的主抽系统频响函数测试
6.2.3 不同悬伸长度刀具的主轴系统频响函数测试
6.3 切削性能测试
6.3.1 试验对象和试验设备
6.3.2 试验测试过程与结果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考虑结合部特性的高速主轴系统建模及固有特性分析
7.1 概述
7.2 阻抗耦合子结构法建模原理
7.2.1 自由状态下Timoshenko梁的频响函数
7.2.2 自由状态下Timoshenko梁的固有振型
7.2.3 Timoshenko粱的耦合
7.3 基于阻抗耦合子结构法求解主轴系统固有特性流程
7.4 基于阻抗耦合子结构法研究主轴系统固有特性实例分析
7.4.1 高速主轴系统的阻抗耦合子结构模型
7.4.2 高速主轴系统的各轴段固有频率
7.5 半理论法预测高速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
7.5.1 半理论法概述
7.5.2 基于半理论法高速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预测与分析
7.6 结合部刚度对高速主轴系统频响函数的影响分析
7.6.1 轴承结合部刚度对主轴单元端部频响函数的影响分析
7.6.2 主轴一轴承结合部刚度对高速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的影响分析
7.6.3 主轴一刀柄结合部刚度对高速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的影响分析
7.6.4 刀柄一刀具结合部刚度对高速主轴系统刀尖点频响函数的影响分析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考虑结合部特性的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8.1 概述
8.2 基于有限元法的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8.2.1 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分析模型
8.2.2 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分析流程
8.3 不同结合部模型对高速主轴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8.3.1 刚性联接模拟结合部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8.3.2 集中弹簧模型模拟结合部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8.3.3 分布式弹簧模型模拟结合部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8.4 转速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8.5 轴承参数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8.5.1 轴承间隙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8.5.2 轴承接触刚度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8.5.3 轴承类型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
8.6 切削力对高速主轴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分析
8.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9 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
9.1 表征导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参数
9.2 导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9.3 导轨结合部处理方式
9.3.1 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结合部
9.3.2 用解析表达式描述结合部特性
9.3.3 用假想材料模拟结合部特性
9.3.4 用自创的结合部单元来模拟结合部
9.3.5 用接触单元模拟结合部特性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 直线滚动导轨副的静力学及动力学试验
10.1 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试验
10.1.1 试验装置与原理
10.1.2 测试过程与结果
10.2 安装在床身上的直线滚动导轨模态试验
10.2.1 试验目的与原理
10.2.2 试验结果分析
10.3 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识别
10.3.1 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辨识原理
10.3.2 识别流程
10.3.3 直线滚动导轨频响函数矩阵测试
10.3.4 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辨识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1 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
11.1 概述
11.2 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解析建模
11.2.1 单个滚珠一沟槽接触解析建模
11.2.2 直线滚动导轨副解析建模
11.2.3 解析模型的修正
11.3 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有限元建模
11.3.1 单个滚珠一沟槽有限元建模
11.3.2 整体导轨系统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11.3.3 组件有限元模型
11.4 预紧力及静载荷对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11.4.1 基于修正解析模型的分析
11.4.2 基于组件有限元模型的分析
11.5 几何参数对直线滚动导轨副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1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2 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
12.1 概述
12.2 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解析建模
12.2.1 无阻尼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建模
12.2.2 有阻尼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建模
12.3 基于解析模型的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特性分析
12.3.1 直线滚动导轨副固有频率及振型
12.3.2 直线滚动导轨副频响函数分析
12.3.3 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时域响应分析
12.4 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有限元建模
12.5 直线滚动导轨副固有特性研究
12.5.1 预紧力及静载荷对直线滚动导轨副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
12.5.2 几何参数对直线滚动导轨副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
12.5.3 基于有限元法的直线滚动导轨副固有特性分析
12.6 直线滚动导轨副动力学响应研究
12.6.1 基于解析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12.6.2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1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Kn求解过程
附录B 频响函数表达式
附录C 相关公式
节选
《数字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丛书:机械系统结合部数字化建模与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结合部模型对高速主轴系统的影响发现,主轴—刀柄刀具结合部对高速主轴系统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分布式弹簧模型模拟高速主轴系统结合部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对分布式弹簧模型模拟主轴刀柄—刀具结合部的情况仍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本节以转速为研究对象,参数采用前述设定的参数,研究不同转速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以期找到其内在规律。 图8.8所示为不同转速对高速主轴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转速的变化范围为0~30000r/min,图8.8(a1)、(b1)、(c1)为支承轴承处的*大幅值、*大轴承力以及幅值频谱随转速的变化曲线,图中B1~B5分别表示高速主轴系统中的5个支承轴承。从图8.8(a1)和(b1)中可以看出,轴承对高速主轴单元支承力随主轴转速的变化趋势与支承位置幅值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转速时,轴承力与幅值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转速增大到一定值,轴承力与幅值逐渐减小。B1和B2为成对安装的一组轴承,因此其轴承力和幅值受转速的影响相似,B4和B5的情况与Bl和B2轴承情况相似,由于轴承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对安装的轴承受转速的影响比独立安装的轴承B3受转速的影响小。图8.8(c1)为B1、B3和B5轴承随转速变化的幅值频谱三维曲线,图中幅值*大部分体现为高速主轴系统的转频。 图8.8(a2)、(b2)、(c2)为主轴—刀柄结合部处幅值、接触力以及幅值频谱随转速变化曲线,图中SH1~SH5分别表示主轴刀柄结合部处的5个位置,从图8.8(a2)、(b2)中可以看出,主轴—刀柄结合部每个位置处的幅值与接触力随转速变化情况相似,从数值上看,越靠近刀尖点并远离支承轴承其幅值越大,而主轴—刀柄结合部处接触力与幅值之间具有明显的迟滞现象。图8.8(c2)的三维幅值频谱图中集中体现了转频随转速的变化。 图8.8(a3)、(b3)、(c3)为刀柄刀具结合部处幅值、接触力以及幅值频谱随转速变化曲线,HT1~HT4分别表示刀柄刀具结合部处的4个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刀柄—刀具结合部特性与主轴—刀柄结合部特性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越靠近刀尖点其响应幅值越大。 ……
-
发电厂电气部分
¥34.6¥58.0 -
植物进化的故事
¥19.9¥59.0 -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
¥44.5¥58.0 -
数控车工
¥5.9¥11.5 -
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
¥82.6¥118.0 -
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技术
¥63.4¥79.0 -
手术机器人导航与控制
¥127.4¥169.8 -
射频干扰袖珍手册
¥18.4¥29.0 -
汽车车身构造与修复
¥30.7¥45.0 -
群目标分辨雷达初速测量技术
¥42.4¥69.0 -
秸秆挤压膨化技术及膨化腔流道仿真研究
¥40.6¥55.0 -
NVH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
¥109.7¥159.0 -
电力系统分析
¥23.8¥38.0 -
继电保护原理
¥30.4¥49.0 -
不确定条件下装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应用
¥60.4¥99.0 -
船舶分段装配
¥58.6¥80.0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退化系统剩余寿命智能预测技术
¥54.4¥89.0 -
火星探测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59.8¥98.0 -
美军联合作战弹药保障
¥35.8¥58.0 -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系列丛书 工程结算与决算 第2版
¥37.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