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8668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7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60866833 ; 978-7-5608-6683-3

本书特色

柳献初*的《汽车工程学引论(第2版)》梳理了 100多年来的汽车工程活动,分析了21世纪持续发展 汽车业面临的安全、环境、资源和社会公正等问题的 挑战,提出了构建理、工、医、法、管、农、林、美 、人文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大工程学科——汽车工程 学,以顺应汽车和汽车业的历史性转型,实现持续发 展。本书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汽车工 程学的基本理论构架,**次系统论述了汽车的社会 性、汽车伦理、汽车的公共管理、汽车再制造,以及 制售和使用汽车的境界等论题,阐述了理性造车和用 车的观念。
本书在论理的同时讲述了汽车发展史上鲜为人知 的故事,以事论理、述事论理,可读性强,值得汽车 工程、机械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汽车设计、 生产和销售从业人员,汽车公共管理人员,以及关注 汽车业发展的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作为汽车工程专业 的辅助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尽可能采用可视化述理,如未来的用车模式、汽车伦理的基础等都绘图给读者实感,采用了“相关链接”“他山之石”等独立的小板块支持立论,扩展知识面,采用*新统计数据佐证立论。提出了构建理、工、医、法、管、美、农、林融贯的大工程学科,构建了汽车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构架,阐述了研究方法等,探讨了汽车工程学研究的部分内容:汽车技术、汽车伦理、汽车公共管理、发展中的大国发展汽车业之路等。

目录

前言 第l版自序 引子——大哉汽车 1 改变世界的机器1.1 远古之梦1.2 “无马马车”时代的来临1.3 改变世界的机器1.3.1 时空“魔方”1.3.2 “打开的潘多拉魔盒”1.4 毁誉纷纭任评说1.5 改变进行时 2 汽车工程学释义2.1 人类合作的巨著2.2 创建一门关于汽车的集大成学科2.2.1 技术万能吗2.2.2 汽车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型2.2.3 时代呼唤汽车工程学诞生2.3 汽车工程学释义2.3.1 工程新义2.3.2 工程在人类活动中的位置2.3.3 汽车工程学释义2.3.4 物理·人理·事理·哲理2.4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对象2.4.1 人类系统2.4.2 汽车系统2.4.3 支持系统2.4.4 社会系统2.4.5 自然系统2.5 汽车工程学的理论构架2.6 从汽车工程到汽车工程学 3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3.1 从还原论到复杂性科学3.1.1 还原论的困惑3.1.2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3.2 汽车工程学的方法论3.3 汽车工程学的研究方法3.3.1 融贯的综合研究3.3.2 比较研究3.3.3 案例研究3.3.4 历史研究3.3.5 作品评析3.3.6 大统计3.3.7 从定性到定量的螺旋式上升 4 汽车技术论4.1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融合到高新技术产品4.2 汽车文明的三个发展时期和汽车的三种技术形态4.2.1 初级发展期的汽车技术4.2.2 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4.2.3 后现代发展期的汽车技术和后汽车4.3 汽车安全工程4.3.1 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4.3.2 道路交通伤害——全球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4.3.3 道路交通安全生命保障体系4.3.4 人与汽车安全4.3.5 预防防线4.3.6 保护防线4.3.7 挽救防线4.4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污染控制技术4.4.1 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4.4.2 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4.4.3 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4.5 汽车节能和汽车新能源4.5.1 充分认识汽车节能和开发汽车新能源的重大意义4.5.2 汽车节能4.5.3 汽车新能源4.5.4 多元能源——汽车迎接后化石能源时代的到来4.5.5 节约——必须开发的第二能源4.6 汽车智能化4.6.1 汽车的智能控制和服务功能4.6.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4.6.3 自动驾驶4.6.4 自动驾驶的意义与挑战4.6.5 汽车的集成控制 4.7 未来的用车情景4.8 汽车新材料4.8.1 高强度黑色金属材料4.8.2 轻质新材料4.8.3 复合材料4.8.4 轻量化与碰撞安全4.8.5 材料改性4.8.6 智能材料4.8.7 新材辈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9 汽车再制造4.9.1 再制造的定义、比较特色4.9.2 汽车再制造迅速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前景4.9.3 中国不能没有汽车再制造4.9.4 汽车再制造在中国4.9.5 再制造的内涵4.9.6 建立社会化的汽车再制造体系 5 汽车伦理论5.1 不该遗忘的伦理域5.2 科学技术与道德互动5.3 伦理、道德与法治5.4 汽车伦理研究5.4.1 概论5.4.2 构建汽车伦理的基石5.4.3 发展——创立汽车伦理研究的主旨5.4.4 制度正义与行为正当5.4.5 汽车安全伦理5.4.6 汽车生态伦理5.4.7 责任的伦理意蕴5.4.8 汽车商业伦理5.4.9 用车行为伦理5.4.10 职业伦理章程和企业伦理准则5.4.11 迎接自动驾驶对伦理的挑战5.5 汽车伦理,今夕何夕 6 汽车公共管理论6.1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6.1.1 公共管理6.1.2 公共部门、公共物品6.1.3 公共管理学6.2 汽车的公共管理6.3 汽车公共管理的分期6.4 汽车公共管理任重而道远6.5 汽车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6.5.1 划清汽车公共管理的管理范畴6.5.2 公共组织理论6.5.3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6.5.4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的绩效管理机制6.5.5 汽车公共管理的问责理论6.5.6 开发汽车公共管理的实施路径6.5.7 国情研究和区情研究6.5.8 汽车公共政策决策研究6.5.9 汽车公共行政研究6.5.10 危机管理6.5.11 探索新课题6.5.12 防止腐败6.5.13 汽车公共管理史研究6.6 各国汽车公共管理面面观6.6.1 欧洲的汽车公共管理6.6.2 美国的汽车公共管理6.6.3 日本的汽车公共管理6.6.4 汽车技术法规全球化进程6.7 中国的汽车公共管理6.7.1 中国的法律体系 6.7.2 中国的汽车公共标准体系6.7.3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历史回顾6.7.4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1: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6.7.5 中国汽车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2:货运车治限治超大博弈 7 发展中的大国发展汽车业论7.1 救亡图存,奋起抗争7.1.1 中国自造汽车的发端7.1.2 开发代用燃料汽车和代用燃料的努力7.1.3 小结7.2 突破樊篱——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业7.2.1 发展时期的中国汽车业7.2.2 突破体制的樊篱7.2.3 突破技术差距的樊篱7.2.4 突破自主开发无可作为论的樊篱——汽车自主开发之争7.3 敢问路在何方7.3.1 中国汽车业为什么必须走自主开发之路7.3.2 中国政府和国企负有自主研发的责任7.3.3 政府应该依据什么原则扶持自主开发7.3.4 中外合资·引进技术·自主开发7.3.5 后化石燃料时代和汽车DNA嬗变——中国汽车业崛起的机遇与挑战7.3.6 中国汽车业的崛起亟需顶层设计7.3.7 中国汽车业崛起之路在于另类思维7.3.8 中国汽车业崛起的突破口在集成创新7.3.9 中国汽车业,鼓足你的信心来 附录 本书出现的英文缩略词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