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670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3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64167011 ; 978-7-5641-6701-1
本书特色
由汪永平、徐燕、王锡惠编*的《印度佛教城市与建筑/喜马拉雅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丛书》是针对印度的佛教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包括印度佛教建筑的建筑群体、建筑单体和建筑装饰进行的研究和分析,由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汪永平及其团队* 写。本书主要包括五章,**章印度佛教的兴衰、第二章印度佛教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印度佛教建筑的类型与特色、第四章古代印度佛教六大圣地建筑遗址、第五章《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研究的贡献。本书研究可以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研究者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对印度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建筑类型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七大佛教圣地遗址以及《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的历史贡献这几方面的详细介绍和分析,给大家提供更多有关印度佛教及其建筑的详细资料。
目录
**章 印度佛教的兴衰**节 佛教创立时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2.理论基础第二节 印度佛教的创立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发展1.印度佛教发展初期2.印度佛教发展繁荣期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衰败小结
第二章 印度佛教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节 恒河流域国家与城市的兴起1.历史政治背景2.社会经济背景3.佛教城市的发展第二节 恒河流域的佛教圣城1.华氏城2.瓦拉纳西3.舍卫城4.王舍城5.吠舍离6.考夏姆比7.马图拉第三节 恒河流域以外的佛教城市1.塔克西拉2.白沙瓦和恰萨达小结
第三章 印度佛教建筑的类型与特色**节 精舍与毗诃罗第二节 搴堵坡1.印度窣堵坡的产生2.印度窣堵坡的发展演变3.宰堵坡的代表——桑契大塔4.陀兰那艺术5.婆罗浮屠第三节 寺庙1.印度佛教寺庙的产生2.印度佛教寺庙的发展演变3.印度佛教寺庙的空间形式4.精舍的平面布局形式5.那烂陀寺(寺庙实例)6.藏密伽蓝第四节 石窟1.古印度石窟的产生2.古印度石窟的发展演变3.石窟艺术第五节 阿育王石柱1.阿育王石柱的由来与基本形式2.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小结
第四章 古代印度佛教六大圣地建筑遗址**节 蓝毗尼1.历史背景2.蓝毗尼遗址概况3.蓝毗尼遗址园整体空间布局4.蓝毗尼的阿育王石柱5.其他两根阿育王石柱6.摩耶夫人庙第二节 迦吡罗1.历史背景2.迦毗罗遗址概况3.毗普拉瓦4.迦瓦瑞拉5.尼泊尔的迦毗罗第三节 菩提伽耶1.历史背景2.菩提伽耶遗址概况3.摩诃菩提大塔园的空间布局4.摩诃菩提大塔5.大菩提树第四节 鹿野苑1.历史背景2.鹿野苑遗址概况3.鹿野苑遗址的空间布局4.达美克塔5.法王塔6.乔堪衹塔7.佛塔林8.雕刻艺术第五节 祗园精舍1.历史背景2.衹园精舍园遗址布局3.北片区建筑遗迹4.南片区建筑遗迹第六节 拘尸那迦1.历史背景2.拘尸那迦遗址概况3.涅槃寺及涅槃塔空间布局4.涅槃塔和涅槃寺5.火葬佛塔小结
第五章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研究的贡献**节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1.玄奘简介2.《大唐西域记》内容概述第二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的记述1.对伽蓝寺院的记述2.对宰堵坡的记述3.对石窟寺的记述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民居的记述1.民居建筑等级2.民居建筑材料3.民居结构及內部装饰第四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城市的记述
小结
结语
中英文对照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释迦牟尼足迹图(八大佛教圣地分布图)
附录二 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与《大唐西域记》对照表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20.7¥56.0 -
图解日本古建筑
¥19.5¥49.9 -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65.3¥99.0 -
庭院造园艺术——浙江传统民居
¥18.7¥59.0 -
小户型空间放大术
¥19.6¥58.0 -
住宅细节解剖书
¥29.4¥58.0 -
陕西传统民居雕刻文化研究:中:砖雕集
¥284.2¥980.0 -
为建筑看相
¥17.6¥45.0 -
新建筑与流派-大家小书
¥13.0¥26.0 -
审判
¥14.4¥36.0 -
寻找城市-一名建筑师的欧洲旅行笔记
¥20.7¥58.0 -
设计准则-成为自己的室内设计师
¥12.0¥30.0 -
别墅风水
¥21.6¥68.8 -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21.4¥60.0 -
高家堡古镇
¥73.5¥98.0 -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6.6¥54.0 -
古建筑修缮保护设计——理论与实践
¥135.4¥188.0 -
材料与空间:设计美学
¥40.4¥68.0 -
千年城池——可持续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
¥26.3¥32.0 -
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
¥89.6¥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