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97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9页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16199732 ; 978-7-5161-9973-2

本书特色

李承贵*的《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讲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而言,20世纪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哲学即是挑战与机遇的赐予者。面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哲学家们既勇且智犹仁,殚思*虑,对中国传统哲学展开了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与检讨,彰其个性,显其不足,扬其美善,从而形成了既现实又浪漫的哲学景观。这一景观可大致分成五个单元: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的自我呈现”、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方法”、三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实践”、四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身份”、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现状”。不知它是否能成为引玉之砖?因为这需要玉的光彩来证明;不知它是否能成为引来繁星之爝火?因为这需要繁星满天来支援。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30篇左右论文,内容集中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与研究,此为“解释的哲学”;而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与研究,不能游离于它的时代。此为“哲学的解释”。换言之,本书对中国传统哲学、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与实践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这个思考过程中,对哲学自身问题及中国社会问题都程度不同地做了哲学式回应。

目录

导言 **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自我呈现一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1.“德”之大统内的“德”、“智”关系2.走向独立的“智”及其与“德”的关系3.客观知识之“智”及其对“德”的意义4.客观知识之“智”对“德”之意义的新论证5.结语二 《道德经》、《论语》相似项比较1.“不争”观念2.“俭朴”精神3.“报怨”方式4.“均平”意识5.结语三 《老子》“道”的境界意蕴1.观察“道”境界的四个维度2.“道”境界之特征四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1.相融相摄:儒佛道关系的顺向开展2.相拒相斥:儒佛道关系的逆向开展3.几点检讨五 儒佛二教的交集与分歧——以朱熹对“作用见性”的理解为中心1.佛教“作月见性”说2.熊、牟对“作用见性”的理解3.朱熹对“作用见性”的理解4.几点结论六 中国哲学特性及其对科学方法的设限1.非物质化设限2.非数量化设限3.非心理化设限4.非定义化设限5.非知识化设限6.几点思考七 试论中国哲学的特质1.由研究对象看,中国哲学重人不重物2.由思维方式看,中国哲学偏重直觉体悟3.由学术旨趣看,中国哲学崇尚经世践行4.由解释理路看,中国哲学遵奉生命生机5.由建造境界看,中国哲学追求中和圆融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方法一 由科学玄学论战看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1.风格各异的人生观解析2.人生观解析差异的焦点:研究方法3.科玄论战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二 人文主义方法的早期输入及其学术影响1.人文主义方法的输入及其特点2.人文主义方法的应用及其影响三 方东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则与方法1.被认知对象之内容和特点是选择认知方法的前提2.西方哲学方法不宜机械地用于中国哲学研究之中3.知识论、逻辑学方法用于理解中国哲学需特别慎重4.自然科学方法可能导致中国哲学去生命化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实践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身份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现状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8余项。兼任江苏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副会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