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

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

1星价 ¥54.5 (5.5折)
2星价¥54.5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559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0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20305594 ; 978-7-5203-0559-4

本书特色

本书正面探讨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尝试描述和分析“法治中国”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治及其道路的本色与基调。本书首先对中西法律文化、中西法治模式展开全方位比较,将渗透在现代法治话语背后的“西方中心论”和普适法治观剖出细看,举凡传统观念、文化影响、宗教元素等熔于一炉加以讨论。继而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借以探析法律制度与实践的历时性智慧。再者,从实证考察和理论归纳之双重视角,总结出中国法治的八大模式特征和实践路径,*后提出从实然到应然: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的结论。

内容简介

本书正面探讨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尝试描述和分析“法治中国”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治及其道路的本色与基调。本书首先对中西法律文化、中西法治模式展开全方位比较,将渗透在现代法治话语背后的“西方中心论”和普适法治观剖出细看,举凡传统观念、文化影响、宗教元素等熔于一炉加以讨论。继而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借以探析法律制度与实践的历时性智慧。再者,从实证考察和理论归纳之双重视角,总结出中国法治的八大模式特征和实践路径,*后提出从实然到应然: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的结论。

目录

序言充满希望的法治中国(1) **章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 **节中国文明的特质与中华法系(2) 一中国文明的特质(2) 二中华法系的形成(16) 三中华法系的特征及影响(19) 第二节道德、法律、宗教三元互补与社会和谐稳定(26) 一基本范畴(26)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9) 三法律(国法)与宗教(教规)的关系(34) 四法律、道德、宗教三元互补、内在联系的社会稳定结构(44) 第三节儒释道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法律文化(49) 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法律文化(49)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69) 三佛教思想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75)2 第四节中西法律文化的各自象征:獬豸VS正义女神(81)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獬豸(81) 二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正义女神(88) 三獬豸和正义女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90) 第五节中西法律文化的综合比较:统而有序VS散而民主(92) 一西方法律文化的基本特点(92) 二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性比较:认识路径与治理方法(97) 三中西法律文化的共通性比较:法治悖论与矛盾发展(122) 四小结:统而有序的中国法律文化VS散而民主的西方法律文化(126) 第二章中西法治模式比较(129) **节中国与西方“法治”历史阐释的对立与超越(129) 一问题的提出:后发国家“法治”窘境之解读(129) 二西方历史哲学的神话:从维柯到雅斯贝斯(134) 三进步/停滞的历史“幻象”与法治启蒙话语(145) 四中国法治的“古今中外”问题与历史反思(153) 五超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东亚文明发展之路(162) 第二节世界法治的一般性与中国法治的特殊性(167) 一世界法治的一般性研究(167) 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3 二中国法治的特殊性研究(173) 第三节英法德美日新六国法治模式比较(175) 一英国的“法律至上”法治模式(176) 二法国的“公选公决”法治模式(184) 三德国的“法治国”法治模式(188) 四美国的“宪政分权”法治模式(192) 五日本的法治模式(201) 六新加坡的法治模式(205) 第四节中西法律文化的各自象征:獬豸VS正义女神(81)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獬豸(81) 二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正义女神(88) 三獬豸和正义女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90) 第五节中西法律文化的综合比较:统而有序VS散而民主(92) 一西方法律文化的基本特点(92) 二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性比较:认识路径与治理方法(97) 三中西法律文化的共通性比较:法治悖论与矛盾发展(122) 四小结:统而有序的中国法律文化VS散而民主的西方法律文化(126) 第二章中西法治模式比较(129) **节中国与西方“法治”历史阐释的对立与超越(129) 一问题的提出:后发国家“法治”窘境之解读(129) 二西方历史哲学的神话:从维柯到雅斯贝斯(134) 三进步/停滞的历史“幻象”与法治启蒙话语(145) 四中国法治的“古今中外”问题与历史反思(153) 五超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东亚文明发展之路(162) 第二节世界法治的一般性与中国法治的特殊性(167) 一世界法治的一般性研究(167) 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3 二中国法治的特殊性研究(173) 第三节英法德美日新六国法治模式比较(175) 一英国的“法律至上”法治模式(176) 二法国的“公选公决”法治模式(184) 三德国的“法治国”法治模式(188) 四美国的“宪政分权”法治模式(192) 五日本的法治模式(201) 六新加坡的法治模式(205) 第三章中国法治的现代发展(211) **节法制现代化与发展理论(211) 一法制现代化释义(211) 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217) 三法治意识形态的时空叙事(222) 第二节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道路及其特征(234) 一中国现代法制的起步(234) 二中国法治的现代发展及其特征(241)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247)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恢复建设期(1978—1996年)(247)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快速发展期(1997—2011年)(253)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期(2012年至今)(264) 四新时期法治发展的必然性分析(268)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法治体系(270) **节法治靠得住(272) 一人治好还是法治好?(272) 二从法制到法治(275) 第二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81)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根本的保证(28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的根本制度保障(28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的行动指南(293)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309)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310)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19)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324)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327)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331) 第四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337) 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337) 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39) 三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41) 第五章中国法治的模式特征和法治中国实现(346) **节中国法治的模式特征(346) 一协商型法治(347) 中国法治的道路与特色5 二权力主导型法治(352) 三意识形态型法治(358) 四建构型法治(363) 五混合型法治(367) 六开放型法治(371) 七渐进型法治(373) 八学习型法治(378) 第二节法治中国的实现原则(382)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83)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84)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85)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386)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87) 第三节结语(38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玉军,男,1971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新汉学计划”中方指导教授,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朝阳法律评论》主编等。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和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