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18242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5页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44182423 ; 978-7-5441-8242-3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季羡林自传文集系列之一。共分四个部分:*部分记录了1930年至1934年作者学术研究发轫阶段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十年留学生活的片段;第三部分是作者1946年自德国回国后到1993年近五十年学术生涯的记录;第四部分是总结,作者概括了他的研究范围,追溯了他的学术传承,阐释了他的学术方法和学术道德。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本书的思想性、可读性极强, 是季羡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在书写历史, 用极为真切、理智的笔触去描写发生他和他身边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 同时对于这段经历有这深刻和理性的思考。内容包括: 报考大学 ;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等。

目录

编者前言/胡光利 前言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 (1930~1934年) 报考大学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负笈德意志 (1935~1945年) 进入哥廷根大学 我所选修的课程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吐火罗文的学习 其他语言的学习 博士论文 *早的几篇德文论文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1946~1949年 1950~1956年 1957~1965年 1966~1977年 1978~1993年 总 结 关于本书的撰著 关于学术研究 关于治学主张 附 录 回眸五十年 《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 自序 《赋得永久的悔》 自序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