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历史的原野-史学续论

走进历史的原野-史学续论

¥33.5 (4.4折) ?
1星价 ¥67.6
2星价¥67.6 定价¥7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65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3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20306522 ; 978-7-5203-0652-2

本书特色

《走进历史原野--史学续论》选录了作者彭卫从1987年到2016年发表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方面的25篇论文,其中,20世纪80年代的文章集中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20世纪90年代的文章集中在史学史方面;此后的文章则多是对一些具体学科研究的理论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反映了作者学习和研究历史理论的心路历程。

内容简介

  《走进历史原野:史学续论》选录了作者彭卫1987-2016年撰写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领域的论文二十余篇,内容涉及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史学史和学术评论诸方面。作者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如对历史研究主体谬误的分析、历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设的设想、历史学实践性的必然存在、学术评论的意义和规则等,在学界均有反响。

目录

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历史学(代序言)
关于历史研究主体谬误的初步分析
史学流派的意义与价值——关于史学进步内在动因的一个思考
试说历史学的实践性
再论历史学的实践性
试论心理历史学的主体原则与理论层次
历史心理学如何成为可能——从史学本质角度的思考
关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时代体验与历史知识的汇合
文化史研究应触及民族的精神
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
风俗与风俗史研究——以秦汉风俗为主心
关于秦汉妇女史研究的意见
中国古代咏史诗歌初论
中国古代通俗史学初探
从评说游侠看汉代史家的社会公正观
关于传统史学遗产扬弃的思考
侯外庐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其史学观念(1949年之前)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让历史学闪烁出更大的智慧光芒
今天历史学家的肖像
变革时代历史学家的责任
向何处寻觅——新时期十年我国内地秦汉史研究的若干分析
走向未来的秦汉史研究
评《剑桥秦汉史》
21世纪初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实践与经验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走进历史原野:史学续论》:  试说历史学的实践性  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础是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在思想解放运动的鼓舞下,所迸发出的充满活力的持续性进步。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曾摒除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化的理解,如果没有树立起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自信,如果离开了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的认真和艰苦的思考,如果不能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实际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打破持续已久的学术研究的困局,就不会有中国历史学繁花似锦的局面。  今天,在梳理和总结近40年理论走向的轨迹时,我们应该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那些长期以来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那些在以往的讨论中有待进一步澄清的方面,那些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学术现象,那些在具体研究中令我们所感受到的困扰,总之,那些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工作都进行着挑战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我们付出应有的努力。其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且无时无处不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学科的角度说,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它与现实的关系。从逻辑的根源上说,这是知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知识的自律与实践的关系,是知识在获取后如何回应提供知识对象的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包括历史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  历史研究是否需要指向现实,历史知识是否要介入现实世界,历史学是否要具备现实的品格,历史学家是否要具有对现实关怀的精神,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着不同意见,是一个历史学界国际性的“普世”问题。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界,肯定历史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有限度地承认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及强调历史学与现实无关且要避免二者之间关联的三种认识并存于世。  “求真”和“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赋予历史学的两个*为耀眼的功能。让我们的视野回到20世纪前期。新史学的兴起,不仅没将这两个功能消减,相反,关于“求真”和“致用”二者之间孰轻孰重的争论和实践,一直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为常见也*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之一。这一重要学术现象的出现以及所表现出的趋势,不仅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固有学术传统,也受到当时中国所处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并获得了一些外来思想观念和学术观念的支持。因此,这一时期的大趋向是将“致用”作为历史学的目标。新史学倡导者们“谈学术而兼涉革新”,强调“研究历史的*后目的,就在乎应用”。①而在中国现当代史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则一边倒地将史学的“致用”作为其学术价值的终极体现。其中,较浅层面上的“影射”和“比附”存在于此时和此后的不同年代,较有深度的努力则是试图通过对历史现象的研究,总结历史规律,并以之认识今天和未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形在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身上都有体现,例如翦伯赞既明确指出:“我们欲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当求之于抽象的概念和范畴,而当求之于历史。”“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启示我们正在被压抑中的活的人类;不是为了说明历史而研究历史,反之,是为了改变历史而研究历史。”②同时也撰写了多篇借古说今的文章如《孙皓的末日》《评南北朝的幻想》《末代帝王的下场——逃跑、投降、自杀、被俘》。③这个现象显示了“致用”是在泛化框架中展开的,而这一点恰是“致用”功能被怀疑、被诟病的重要原因。  ……

作者简介

  彭卫,男,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天水师范学院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史和史学理论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