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环境审美价值研究

包邮农业环境审美价值研究

¥20.6 (4.2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97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9页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010179711 ; 978-7-01-017971-1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从对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的清理入手,从哲学角度反思传统农业发展观的片面性和危害,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的理念,提出生态、生态和审美相统一的全面发展观,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提出自己的主张。采用理论和田野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理论上的建设,又有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支撑。上编是理论阐述,分别论述了农业景观的性质和类型、农业景观的价值、农业景观的欣赏、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下编为个案研究,分别选取了云南哈尼族梯田景观、湖北洪湖挖沟子村、浙江温州楠溪江流域的村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张村地坑院、河南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村的泥咕咕、河南濮阳的麦秆画、中原泥玩具所凸显的农耕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河南鄢陵县作为典型个案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从对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的清理入手,从哲学角度反思传统农业发展观的片面性和危害,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的理念,提出生态、生态和审美相统一的全面发展观,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提出自己的主张。采用理论和田野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理论上的建设,又有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支撑。上编是理论阐述,分别论述了农业景观的性质和类型、农业景观的价值、农业景观的欣赏、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下编为个案研究,分别选取了云南哈尼族梯田景观、湖北洪湖挖沟子村、浙江温州楠溪江流域的村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张村地坑院、河南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村的泥咕咕、河南濮阳的麦秆画、中原泥玩具所凸显的农耕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河南鄢陵县作为典型个案研究对象。

目录

绪论上编 农业美学的理论探索 **章 农业景观的性质和类型 **节 “景观”的含义 第二节 “农业景观”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农业景观的文化品格 第四节 农业景观美所包含的三个层面 第二章 农业景观的价值 **节 如何理解价值 第二节 农业景观所包含的价值 第三节 农业景观价值的特性 第四节 农业景观中价值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第三章 农业景观的欣赏 **节 对农业景观欣赏与对艺术、自然和城市欣赏的不同 第二节 审美主体的不同 第三节 新型农业景观的审美欣赏 第四章 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 **节 发展观的转变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五方面的转变 第三节 全面进行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下编 农业景观的个案考察 第五章 从传统农业实践中汲取智慧——云南哈尼族梯田景观的考察 **节 生产、生态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节 从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对哈尼聚落景观进行分析 第三节 不同群体对景观的理解和体验的差异——磨秋场为例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农业景观建设——湖北洪湖挖沟子村景观考察 **节 景观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景观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后果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 第七章 田园之美的复杂成因——浙江楠溪江流域的田园景观考察 **节 “耕读”传家:楠溪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楠溪江人的环境审美意识 第三节 商业的冲击和城市的影响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第八章 农耕环境下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以陕县张村地坑院为例 **节 地坑院成因探源 第二节 地坑院的价值 第三节 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第九章 农民信仰和审美情感的物态表达——河南浚县泥塑艺术的审美价值及发展问题研究 **节 浚县泥塑艺术产生的土壤 第二节 浚县泥塑艺术内容上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浚县泥塑艺术形式上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浚县泥塑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反思 第十章 农耕环境下民问艺术的产业化道路及启示——关于濮阳麦秆画和民族工艺发展的出路 **节 濮阳麦秆画工艺的兴盛及地域背景 第二节 濮阳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和美学价值 第三节 濮阳麦秆画工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时代背景下濮阳麦秆画工艺的发展出路 第十一章 农耕环境下文化价值的考察——以中原地区的泥玩具为例 **节 悠久的历史为基础 第二节 中原地区泥玩具的共性和特性 第三节 时代变迁特点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第十二章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永续发展——河南鄢陵花卉农业研究 **节 改善生态环境、营建平原林海 第二节 由粮变花:以花木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第三节 鄢陵农业景观的特点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第五节 启示与借鉴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敏,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先后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美学专业硕士学位,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博士学位。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美与时代》《中国文化报》《湖北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译有:《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合著)、《环境美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译著)。2006年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并担任子项目主持人;2007年主持郑州大学培育基金人文社科项目“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环境审美价值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