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91270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967页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309127027 ; 978-7-309-12702-7
本书特色
明代卷
郭 红 靳润成 著
本卷依据《明史》、 《明实录》、 《明会典》、 《大明一统志》、 《寰宇通志》等史书及大量的地方志、文集、笔记等资料,对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构成即作为正式政区的布政司系统,以及作为非正式政区的都司卫所、总督巡抚的设置和辖区变迁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尤其是首次全面复原了明代特殊的“军管型政区”——都司卫所的设置全貌。
全卷共分三编,在考证政区设置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变化趋势及特点作出归纳总结。
*编对明代正式的高层政区——布政使司,即通常所谓的“两京十三省”及其所属的府州县进行考证,揭示其设置过程及各级政区的沿革,指出从元代行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布政使司奠定了清代乃至近现代中国高层政区的边界基础。明代卷
郭 红 靳润成 著
本卷依据《明史》、 《明实录》、 《明会典》、 《大明一统志》、 《寰宇通志》等史书及大量的地方志、文集、笔记等资料,对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构成即作为正式政区的布政司系统,以及作为非正式政区的都司卫所、总督巡抚的设置和辖区变迁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尤其是首次全面复原了明代特殊的“军管型政区”——都司卫所的设置全貌。
全卷共分三编,在考证政区设置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变化趋势及特点作出归纳总结。
*编对明代正式的高层政区——布政使司,即通常所谓的“两京十三省”及其所属的府州县进行考证,揭示其设置过程及各级政区的沿革,指出从元代行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布政使司奠定了清代乃至近现代中国高层政区的边界基础。
第二编考证由五军都督府统领的都司、行都司及其所属卫所的设置和沿革,指出明代的都司卫所除“总方面之兵”外,也兼有行政区划的意义,尤其是实土、准实土都司卫所是极具特色的非正式政区,成为明代有效避免地方割据的主要因素。
第三编考证明代宣德以后为加强对地方尤其是部分省份边界地带的控制而设置的总督巡抚制,揭示其置废析并的变迁过程,论述明代后期总督巡抚由临时设置变为长期设置并有固定的管辖区域,既治军又理民,虽然终明一代未成为正式政区,但实际起着行政区划的作用。
本卷附有沿革表和多幅地图,展示了不同类型政区在不同阶段的置废分合与地理变化,更直观地表现出明代政区的特点与变迁趋势。
内容简介
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精装十三卷、十八册) 国家 “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部大型行政区划变迁通史 穷尽史料 精心考证 规模宏大 体系完备 全书简介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目录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安史之乱
¥24.1¥6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7¥39.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