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经济协同模式研究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经济协同模式研究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851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14185140 ; 978-7-5141-8514-0

本书特色

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模式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以及西部地区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对环境系统造成巨大环境压力的现实,本书在深入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际调研,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在全面识别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战略;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体系框架,阐释新农村建设系统中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联系;进行了西部地区新农村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的水平评价,揭示了其时空演化的特征;基于协同的动力和区域差异,设计构建出了环境经济协同的总体模式和区域模式,并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机制;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基本原则、总体战略和对策建议。本书可作为从事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学习用书,也可为农业、环保等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环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模式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以及西部地区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对环境系统造成巨大环境压力的现实,本书在深入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际调研,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在全面识别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战略;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体系框架,阐释新农村建设系统中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联系;进行了西部地区新农村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的水平评价,揭示了其时空演化的特征;基于协同的动力和区域差异,设计构建出了环境经济协同的总体模式和区域模式,并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机制;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基本原则、总体战略和对策建议。本书可作为从事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学习用书,也可为农业、环保等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环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目录

**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体系 五、研究特色、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核心概念 一、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 二、西部区域类型分区的研究 三、(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二、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特征 三、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路径 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趋势 第四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战略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二、新农村环境问题的综合效应和特征 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成因 四、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战略 第五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体系 一、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 二、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内涵 四、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特点 五、协同的“度”——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 六、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原则 七、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框架体系 第六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的水平评价 一、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耦合协调的理论依据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经济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的建立 四、西部新农村“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五、耦合协调评价的主要结论及其对协同模式构建的启示 第七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总体模式 一、协同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二、协同的目标 三、协同的主体 四、协同的策略 五、协同的手段 六、协同的重点领域 七、“环境优先—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模式的内涵 八、协同模式的分类 第八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机制 一、环境经济协同机制构建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二、环境经济协同的机制体系 三、环境经济协同机制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第九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区域模式 一、城郊区的协同模式 二、西南丘陵区的协同模式 三、西南山区的协同模式 四、西北旱作区的协同模式 五、西北绿洲区的协同模式 六、青藏高原区的协同模式 第十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战略 一、分析工具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的SWOT分析 三、协同战略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制度 一、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挑战 二、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制度障碍 三、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制度构建 第十二章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二、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润羊,男,甘肃秦安人,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兼任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区域发展。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环保基金会课题、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课题1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局、新疆科技计划、甘肃省社科规划等课题10余项。承担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20余项。出版《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建构》、《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等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科研和教学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