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1星价 ¥23.8 (3.5折)
2星价¥23.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410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68241069 ; 978-7-5682-4106-9

本书特色

韦志均著的这本《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共分十章内容,具体包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及特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结构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机制、民族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相关理论, 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 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民族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贫困及资源问题, 以便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供实证支撑等。

目录

**章 概述
**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第二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总体经济状况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重要经济指标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不足之处

第三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及特征
**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结构分解
**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结构分解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产业结构分解

第五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机制
**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因素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分析

第六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部动力机制
**节 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概述
第二节 民族地区利用外商投资概述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民族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
**节 民族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与成因
第二节 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节 消除民族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考

第八章 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
**节 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思考
第四节 反贫困的历史、理论与经验借鉴

第九章 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节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民族地区资源产业发展历史与自然资源开发演变理论
第三节 国外关于自然资源开发的相关实践
第四节 对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第十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和识别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考察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一、改革开放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差距  (一)改革开放前民族经济政策的演进  1.起步形成阶段(1949~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严峻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及民族关系矛盾隐患深重的特点,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来解决民族平等问题,同时在与汉族接壤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制度过渡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阶段。1952年,中央提出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将有关民族地区建设部分列入计划,并且指出“各省、自治区在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时要全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制订计划时既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要求和意愿,又必须充分估计各民族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各种不同情况,必须根据可能实现的条件,切忌提空洞难以实现的计划”。在这一原则方针的指导下,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实行“统收统支”,就民族地区而言,国家给予民族地区实行具有一定自治权的财政统收统支和部分地方税收自主管理的优惠政策。  工业发展政策方面,中央在**个五年计划时期就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并提出“在少数民族的中心区域人口集中地区,建立为人民生活所必需的与发展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工业”。根据中央的意见,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计划,着重建设大型工业企业。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有40个都安排在民族地区,并配套建设了一批能源交通项目。1956年9月,党的八大重申要发展民族地区的工业。通过这一时期的努力,民族地区建立起以资源导向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  农牧业发展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国家实施以主业带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政策。  贸易方面,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社会形态的差别,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民贸政策体系。1951年,确定了对民贸企业实行价格补贴。1952年确定国家对民贸企业暂不规定上缴的利润,民族贸易企业资金的80Z由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解决200。  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经济权益,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援与优惠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工业发展政策使民族地区逐步建立起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体系;  农牧业政策则为处于贫困状态的民族地区人民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民族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贸易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思路。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经过“一五”经济建设,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1958年后全国开始进人“大跃进”阶段,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一度遭到损害,少数民族经济政策进入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形势被错误地估计,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使少数民族能接近汉民族的发展水平。国家取消了民族地区经济的优惠政策,照搬推行汉族地区的经济措施,在农业生产方面,废止先前农业发展政策,以“三三制,,的耕作制度代替;在牧业生产方面,放弃了”以牧为主“的方针,采取”以农挤牧“的政策;在林业生产方面,强调”以粮为纲“,导致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在工业方面,提出大办工业的政策,不顾当地条件,造成巨大的浪费;在民贸方面,民贸企业的”三项照顾‘’政策停止执行。民族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  针对“二五”前期出现的过激行为,中央政府于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决定再用三年的时间作为今后发展的调整过渡阶段,才使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各项少数民族经济政策也相应得到了恢复和落实。  财政政策方面,1963年的《关于改进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报告》和《关于改进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预算的管理办法,即实行核定收支、总额计算、多余上交、不足补助、一年一定的办法。  农牧业政策方面,中央民委于1961年起草了《关于少数民族牧区工作和牧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牧区工作40条),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此文件进行了讨论。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农业部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63年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牧区生产方针。  工业方面,民族地区关停了那些技术落后、原材料缺乏、严重亏损的企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业企业。  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生产下降的局面得到了扭转,工农业在调整中也有了发展。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