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算法原理与大众原始创新
读者评分
5分

自然算法原理与大众原始创新

1星价 ¥36.2 (6.7折)
2星价¥36.2 定价¥54.0
商品评论(2条)
wan***(三星用户)

设计装帧尚可

设计装帧尚可设计装帧尚可

2018-06-07 20:42:26
0 0
ztw***(一星用户)

该书提出的原始创新方法与原始创新特性,搞到问题的根本上去了

我阅读了该书本,我觉得该书自身就在进行颠覆性原创创新。该书的绪论中对原始创新作了以下论述: 过去与现代的创新都是无穷尽的,这也是传统创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传统创新是无穷尽的,其原因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无穷尽的传统创新方案的根本原理,即无穷尽的传统创新方案都是基于这个“宗”平台上而通过一切可能的、无奇不有的技术途径来解决该实际问题。 该“万变不离其宗”导致无穷尽的传统创新形式主义体现在: ① 众多的创新∈同一个较深层次的自然基理(该创新之“宗”平台是固定不变的)。 ② 无穷尽的创新∈无止境的自然探索【该创新之“宗”平台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这些变化的创新之“宗”平台始终是较肤浅的,这些“宗”平台一直处在另一些相同深度(较肤浅层次)的“宗”平台上】。 ③ 创新∈人为因素:创新带有人为因素,形成人类特色的创新,由此派生出无穷尽的创新,并且这些创新方案的深度越来越大,但这些创新仍然处在相同的创新“宗”平台上:人类一直在不断进行“人类的需求在无穷尽地增加,人类能够想象与感知、观测到的因素是在不断地增加,人类的新科学成果是在不断地增加。由此,不断出现的新实际问题、过去的实际问题都会形成相应的(众多)新方案来(再次)被彻底破解”循环。 原始创新:是指所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技术途径方法或形成的技术方案等,与传统类同的创新相比,现在的创新是基于更深入层次的(宇宙物质基理)基础理论而导出的,是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足够深层次的“宗”平台上进行创新,比传统创新方案的功能明显增强,使用简单等。原始创新的基理是通过有效(加深创新“宗”平台)的方式来降低问题系统的复杂度进而解决该问题,即从更深层次的根基上解决复杂现象的问题,是属于根本性创新的研究范畴。 原始创新是基于更深层次新基础理论的创新:基于一新基础理论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该新基础理论比传统方案中用到的基础理论要深层次一些,尽管解决该问题的效果(可能)是与基于其他传统基础理论的效果相类同。 原始创新可分为科学上的原始创新和技术上的原始创新,科学上的原始创新偏重于基础研究方面,包括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管理领域内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新成就;技术上的原始创新偏重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重大工程项目中的自主与核心设计、高技术领域内的根本性创新等。 虽然原始创新在全世界的许多地区、在不同时期都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原始创新的内涵、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模式等进行研究的力度还是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原始原始(“原始”的“原始”次方)创新方法研究。 该书本在正文中,该书专门细致地论述了原始创新的基理,包括: 原始创新的特性,原始创新的方法与原始度分析;工程技术中原始创新的方法,包括: 有穷尽的原始科技创新的方法,以及例子,自动控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控制理论,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多维空间转移原理。 科技创新越原始或探索越原始,创新或探索阶段性成果得到广大同行专家们的反对就越广泛、越坚定;由此也说明该创新成果的原始度越高。 高度原始创新是来自广大“外行”的大众创新,这是因为: ① 与传统创新的相比,高度原始创新是另一概念、另一观念的科技,对于现代的广泛传统而成熟的科技工作者是无法理解的,因而高度原始创新者被称为“外行” 。 ② 针对一个问题的高度原始创新,需要广大的大众化研发者进行从不同学科领域的较深层次基理、不同思路、不同……的全局搜索,探索一切可能的新方案,因此,从传统成熟的研发者看,这是“广大‘外行’的大众创新”。 ③ 当现代人类传统而成熟的科技储备有时无法验证新发现或高度原始创新成果时,高度原始创新被称为“外行”。 ④ 高度原始创新刚出现时,不一定可以及时能在人类自己生存环境中创造一定的价值。研究者虽然成功了,但不能应用于自身生存环境中,为自己的一些需要服务,创造一定的、足够的价值。 ⑤ 高度原始创新带有一定的科技颠覆性,会顶替传统科技,即高度原始创新可能与现代(广泛的)大量传统科技工作者的利益相冲突;高度原始探索的成果在被实践检验成功之前,得到广大同行专家们的广泛而坚定的反对。 ⑥ 该创新研究者无法(没有能力)与其他传统成熟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对抗。 ⑦ 人类有史以来,存在许多无历史记载的、无奇不有的不赞同当时进行较大深度-广度自然探索与技术创新的各种理由与理论等,如果进行广大“外行”的大众创新,那么可以突破这种思维约束。 ⑧ 高度原始探索者或高度原始创新者,通常是指在人类已经长期积累的、成熟可靠的知识库中或知识库外(边缘附近)工作的研发者,而那些研究超前人类知识库外较远领域的人们就是“外行” ; 探索者或创新者通常是出自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等,而那些低档次的高校、特别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是“外行” 。 ⑨ 原始探索或创新越原始,原始探索或创新阶段性成果所发表的大部分刊物就越低档,这说明这些原始探索或创新是非专业人士,即是“外行” 。

2018-04-02 12:42:2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1930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47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305193033 ; 978-7-305-19303-3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宇宙物质自然基理及其普适性数值算法与仿真出发, 解决高度原始创新与*原始探索研发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原始自然算法原理 ; 原始自然数值算法 ; 原始探索与原始创新的原理等。

目录

绪论
0.1 自然算法的概念及其起源
0.2 传统概念“自然算法”的发展现状
0.3 广义自然算法的概念
0.4 原始自然算法的概念
0.5 创新与探索的发展现状
0.5.1 自然探索是无止境的
0.5.2 创新是无穷尽的
0.6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1章 原始自然算法原理
1.1 概述
1.2 自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运行过程
1.3 宇宙物质运行统一基理问题的表述
1.4 自然运行的原始统一基理
1.5 物质按原始统一基理运行而产生了无穷尽的现象及规律
1.5.1 原始自然算法(即宇宙物质按原始统一基理)运行而产生了无穷尽的自然现象
1.5.2 无穷尽的自然现象及其相应的客观规律形成了传统概念的“自然算法”以及广义的自然算法
1.6 总结:自然算法原理是宇宙物质运行的原始统一基理的体现参考文献

第2章 原始自然数值算法
2.1 自然物质运行的利益指标的统一描述
2.2 自然物质运行统一基理过程中各物质基素单元与物质组合体的利益性能指标的选择与约束条件
2.2.1 物质运行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2.2.2 物质组合体的利益性能指标的选择
2.2.3 物质组合体的分解与组合
2.2.4 约束条件的生成、消失与变更
2.2.5 物质运动特性的形成与改变
2.3 自然运行统一基理过程数值算法的计算机仿真步骤
2.4 物质自然运行过程数值算法的特性
2.5 实现原始自然算法的技术途径:超大规模数值并行一云计算
2.6 大系统动态参数全局一体化优化设计数值算法
2.6.1 基于自然运行算法的动态参数的*优化设计算法
2.6.2 众多飞行器轨迹一体化全局优化设计的数值仿真
2.6.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始探索与原始创新的基理
3.1 原始探索与原始创新的特性
3.2 原始探索的方法与原始度分析
3.2.1 有止境的自然原始探索方法
3.2.2 原始探索的原始度分析
3.3 原始创新的方法与原始度分析
3.3.1 现代科技创新的根本及其特性:无穷尽科技创新的方法
3.3.2 有穷尽的科技高度原始创新方法
3.3.3 原始创新的原始度分析

第4章 原始自然算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4.1 人类科学研究的目的、技术与方法
4.1.1 人类科学研究不断深化与拓展的总体过程
4.1.2 科学研究目的的选择
4.1.3 对物质及其特性的未知基理进行科学探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4.2 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
4.3 人类科学探索研究方法的特点分析
4.4 现代科学理论中的问题与错误
4.5 如何进行有止境的原始自然探索
4.5.1 概述
4.5.2 系统基底反设计的原理
4.5.3 宇宙物质超大系统基底反设计
4.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工程技术原始创新的方法
5.1 有穷尽的原始科技创新的方法
5.1.1 现代科技创新的根本及其特性:无穷尽科技创新的方法
5.1.2 有穷尽的科技原始创新的方法
5.2 自然算法原理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自然控制理论
5.2.1 自然控制理论的概念:控制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
5.2.2 自动控制理论的总结
5.2.3 结论:未来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是自然控制理论
5.3 自然算法原理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5.3.1 航天航空技术的总结:人类航天航空原理与技术特征的现状
5.3.2 人类航天技术的未来与对UFO及地外文明的猜测
5.3.3 原始自然算法在航天技术中应用的总结
5.4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南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首批飞行力学博士后,中国首位美国飞行力学博士后。1993年至1996年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做博士后,1995年任副教授。1996年至2004年先后在University ofMinnesota做博士后,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任研究员,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任(助理)主任工程师。2005年至2008年在南昌航空大学任教授,2008年6月至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1993年至今,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项、863—2项目3项、国防及航天航空等基金多项;航空航天院所合作课题40余项(如各种航天运载器、各类导弹和一些飞机等),以及参与美国NASA空中交通管制新概念、英国天然气水下机器人、新加坡F一16与F一5火控与飞控改进、c—130的FMS改进、弹一机追逃策略、无人机研制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EI、ScI等收录多篇),写有阶段性与总结技术报告两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